胰管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pptx

胰管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胰管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

胰管腺癌分子特征

靶向治疗原则

EGFR抑制剂

KRAS抑制剂

VEGFR抑制剂

PARP抑制剂

PD-1/PD-L1抑制剂

联合治疗策略ContentsPage目录页

胰管腺癌分子特征胰管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

胰管腺癌分子特征KRAS突变1.KRAS是胰腺导管腺癌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在约95%的病例中检测到。2.KRAS突变导致KRAS蛋白功能异常,促进癌细胞增殖、存活和转移。3.靶向KRAS突变的治疗正在积极研究中,包括直接抑制KRAS蛋白和抑制KRAS下游信号通路的药物。TP53突变1.TP53基因突变是胰腺导管腺癌的另一个常见特征,在约50-70%的病例中检测到。2.TP53被称为“抑癌基因守护者”,负责细胞周期调控和DNA修复。3.TP53突变破坏了其抑癌功能,导致细胞周期异常、基因组不稳定性和肿瘤形成。

靶向治疗原则胰管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原则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微环境1.胰管腺癌(PDAC)的肿瘤微环境以其免疫抑制而闻名,这阻碍了免疫细胞对抗肿瘤细胞。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PDAC微环境中占主导地位,它们可促进肿瘤进展并抑制免疫反应。3.调节性T细胞(Tregs)也在PDAC微环境中增加,它们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表观遗传学改变1.PDAC中观察到广泛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2.这些改变可导致肿瘤抑制基因失活和致癌基因激活,促进肿瘤发生和进展。3.表观遗传学靶向治疗有望通过逆转这些表观遗传学改变来恢复基因表达模式并抑制肿瘤生长。

靶向治疗原则信号通路异常1.PDAC中的关键信号通路,如KRAS、RAF、MEK和ERK通路,经常发生突变或过度激活。2.这些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存活和迁移,它们的异常导致肿瘤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和扩散。3.靶向这些通路中的特定蛋白或节点可阻断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并抑制肿瘤进展。血管生成抑制1.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所必需的。PDAC中的血管生成异常旺盛,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和氧气。2.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其他促血管生成因子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3.抑制血管生成可切断肿瘤细胞对营养和氧气的依赖,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和肿瘤生长受阻。

靶向治疗原则免疫治疗1.免疫治疗旨在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对抗肿瘤细胞。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和CTLA-4抑制剂)可解除免疫抑制并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3.肿瘤疫苗和过继细胞疗法也正在探索作为免疫治疗PDAC的策略。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递送1.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递送系统可通过改善药物靶向性和递送,增强靶向治疗的有效性。2.纳米颗粒可将药物直接递送至肿瘤细胞,减少全身毒性和提高therapeuticindex。3.纳米技术还可以促进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作用,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EGFR抑制剂胰管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

EGFR抑制剂EGFR抑制剂简介1.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在胰腺癌中过度表达并激活,促进了肿瘤生长和转移。2.EGFR抑制剂是一类靶向EGFR的药物,通过抑制EGFR信号通路,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3.EGFR抑制剂分为两类:不可逆抑制剂(如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和可逆抑制剂(如阿法替尼)。EGFR抑制剂的临床应用1.EGFR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晚期胰腺癌的一线治疗,与吉美图单药相比,EGFR抑制剂联合吉美图可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2.EGFR抑制剂也被用于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胰腺癌,如L858R突变和外显子19缺失突变。3.EGFR抑制剂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受到患者EGFR表达水平、突变状态和耐药性的影响。

EGFR抑制剂EGFR抑制剂的耐药机制1.EGFR抑制剂治疗胰腺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耐药性,常见机制包括EGFR突变(如T790M突变)、旁路信号通路的激活(如RAS/RAF/MEK/ERK通路)和上皮-间质转化(EMT)。2.EGFR抑制剂耐药的发生机制复杂多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探索克服耐药性的方法。3.联合治疗策略,如EGFR抑制剂联合其他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药物,有望提高治疗效果并延缓耐药性的发生。EGFR抑制剂的联合治疗1.EGFR抑制剂与其他靶向药物联合使用,如VEGF抑制剂、PARP抑制剂或MEK抑制剂,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修复缺陷和阻断下游信号通路,从而增强疗效。2.EGFR抑制剂与免疫治疗药物联合使用,如PD-1或CTLA-4抑制剂,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抗肿瘤反应,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敏感性。3.联合治疗策略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