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文言文考点整理(《桃花源记》《记承天寺夜游》《三峡》《答谢中书书》《陋室铭》《马说》).doc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文言文考点整理(《桃花源记》《记承天寺夜游》《三峡》《答谢中书书》《陋室铭》《马说》).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0

中考文言文考点

1.《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桃花源记》写于元熙二年。在当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这些晋朝的社会现实激起了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但陶渊明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在《桃花源记》中,作者以时间为顺序,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讲述了渔人“发现桃花林——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故事,通过对桃花源自然环境及社会的描绘,展现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和平安宁、自由平等的世外桃源,从而抒发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考点整理】

1、文中向我们描绘桃花林的美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①突出桃花林奇美的特点。(内容)

②渲染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效果)

③为下文渔人探访桃花源做铺垫。(结构)

2、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桃花源的?(变式提问:“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①自然环境: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②社会环境:民风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

③生活状况:人人安居乐业,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

3、桃花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为什么“皆叹惋”?

①感叹桃源人与世隔绝时间之长,不知世界变化如此之大。

②惋惜桃源外的人们遭遇的不幸与生活的痛苦,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4、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最后却“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①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②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

5、文章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如何评价这一理想?

文中描写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和平安定,人人平等、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考虑社会和人民两方面)

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只是一种幻想。

6、《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与《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7、“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花源中什么心理?有什么作用?

表现了桃花源人非常珍惜自己的美好生活,不希望外界破坏打扰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为后人寻找桃花源,但不复得路,桃花源终不可寻的结局埋下伏笔。

8、本文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结局出人意料,文中多次运用伏笔对故事情节起到提示作用,请找出文中运用伏笔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①第一段中“忘路之远近”中的“忘”为后人考证难以按图索骥埋下伏笔。

②第二段中“山有小口”中“小口”为后文渔人的“不复得路”埋下伏笔。

③第三段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为渔人出而复寻但“不复得路”一事埋下伏笔,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感。

9、《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作品,有着浓郁的主观理想色彩,可读来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①进出桃花源的路径真切具体,似乎有迹可循。②桃花源虽然美好,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而非仙界云霓气象。③文章首尾设计的两位人物,都似真实可信。

6、对比阅读

(一)对比两者寄寓的的社会理想或生活图景(为何令人神往)考虑:

①社会②人民③自然环境

(二)评价陶渊明考虑:

品格高尚、厌恶官场、不满现实,希望归隐,出世思想。

11、成语

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优雅,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来探求尝试。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也比喻突然悟出了一个道理。

怡然自乐:形容喜悦高兴而满足。

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与世隔绝:形容隐居或人迹罕至的极偏僻的地方。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12、默写填空

①桃花源记中写渔人,刚进入桃花林,看到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⑥表明桃花源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⑦说明桃花源人长期与世隔绝的句子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⑧桃花源记中用:“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一句,暗示桃花源是不存在的。

2.《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是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鹿哥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中小学幼儿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