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附设计图纸CAD)
混凝土结构设计
目录
TOC\o1-3\h\z\u1设计资料 1
2板的设计 2
2.1荷载 2
2.2内力计算 3
2.3截面承载力计算 4
3次梁设计 5
3.1荷载 6
3.2内力计算 7
3.3截面承载力计算 8
4主梁计算 11
4.1荷载 11
4.2内力计算 12
4.3截面承载力计算 18
4.4主梁吊筋计算 21
参考文献 21
混凝土结构设计
PAGE15
边跨:==2.0-0.20/2+0.025=1.925m
边跨和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
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1。
表SEQ表格\*ARABIC1板各截面弯矩计算
截面
边支座
边跨中
第一内支座
中间跨中
中间支座
弯矩计算系数
3.62
-4.61
2.77
-3.17
2.3截面承载力计算
取板的截面有效高度=80-20=60mm(环境类别为一类),各截面配筋计算见表2
表2板的各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
边支座
边跨中
第一内
支座
中间跨中
中间支座
在平面图位置
①~=8\*GB3⑧
轴间
①~=8\*GB3⑧
轴间
①~=8\*GB3⑧
轴间
①~=2\*GB3②
=7\*GB3⑦~=8\*GB3⑧
轴间
=2\*GB3②~=7\*GB3⑦
轴间
①~=2\*GB3②
=7\*GB3⑦~=8\*GB3⑧
轴间
=2\*GB3②~=7\*GB3⑦
轴间
M(kN/m)
-3.17
3.62
-4.61
2.77
2.22
-3.17
-2.54
0.062
0.070
0.090
0.054
0.043
0.062
0.049
0.064
0.073
0.094
0.056
0.044
0.064
0.050
203.5
232.0
298.7
178.0
139.8
203.5
158.9
选配钢筋
φ8
@200
φ8
@200
φ8
@160
φ8
@200
φ8
@200
φ8
@200
φ8
@200
实配钢筋面积(mm2)
251
251
314
251
251
251
251
注:表中对于②~⑦轴间板带的中间跨中和中间支座考虑板的内拱作用,故弯矩降低0.2
3次梁设计
取主梁的梁高h=650mm(L/12=6000/12=429mm~L/8=6000/8=750mm),宽b=250mm,次梁的截面尺寸及支撑情况见下图4。
图4次梁几何尺寸及支承情况(单位:mm)
3.1荷载
①恒载
由板传来2.74×2=5.48kN/m
次梁自重25×0.2×(0.45-0.08)=1.85kN/m
梁侧抹灰17×(0.45-0.08)×2×0.02=0.25kN/m
=7.58kN/m
②楼面使用活荷载=8.0×2=16.0kN/m
③荷载组合设计值
=1.2+1.3=1.2×7.58+1.3×16.0=29.90kN/m
=1.35+1.3×0.7=1.35×7.58+1.3×0.7×16.0=24.79kN/m
取=29.90kN/m
3.2内力计算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次梁内力。计算跨度为:
中间跨:
边跨:
边跨和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
故可按等跨连续次梁计算。
剪力计算时跨度取净跨,计算简图如图5所示
图5次梁计算简图
次梁内力计算见下表3、表4:
表3次梁弯矩计算
截面
边支座
边跨跨内
支座
中间跨中
中间支座
弯矩计算系数
-44.11
73.84
-96.23
60.34
-70.61
表4次梁剪力计算
截面
边支座
第一内支座(左)
第一内支座(右)
中间支座
剪力计算系数
0.50
0.55
0.55
0.55
V=
88.95
97.85
94.56
94.56
3.3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