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诗歌鉴赏-三年(2024-2024)中考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专题10 诗歌鉴赏-三年(2024-2024)中考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10诗歌鉴赏

(2024·云南中考模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

2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

【答案】

1王维笔下的花草碧绿鲜艳,表现了盛春的景象;白居易笔下的花草零星矮小,表现了早春的景象。

2诗人运用融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分析】

1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王维使用了“堪染”来突出一个“绿”字,用“欲然”来突出一个“红”字,这就是画家的眼光画家的用色法。把红与绿给予高度的强调——红得似乎要燃烧起来;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于是盎然的春意,秾丽的春景,便通过红绿二色的突出与夸张而跃然纸上了。只有盛春,才有这样的美景。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中的花是“乱”的,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朵,西一簇,零星开放,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矮小,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2

本题考查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如果说开篇感情平淡,或看不出什么感情,那么,接下来的两联,作者的喜爱之情,就在描写的景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把春天给人的清新之感表现出来,把作者对此情此景的喜爱之情融入这些景物之中。作者觉得对所要表达的喜爱之情意犹未尽,便不再含蓄,尾联用“最爱”二字直抒胸臆。

(2024·江西中考模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

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道。

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

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C

2诗歌表达了对小松的赞赏之情和对目光短浅之人不满的情绪。

【分析】

1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也体现出它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没有体现活泼可爱的性格;

故选C。

2

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小松》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意思是:松树在小的时候不被人发觉,如今松枝己超过蓬高(野草)了。当时人们不知道这是参天大树,等到长大了人们才称赞:这棵树真高!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诗中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情。

(2024·山东中考模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②梦,凫③雁满回塘。

注释:①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②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诗人曾自称为“杜陵游客”。③凫:野鸭。

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全诗起承转合自然,人事景情融为一体。

B颔联全是名词,构成意象罗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富有乡野氛围和生活气息。

C五六句写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这一句纯然写景,不蕴含任何感情色彩。

D尾联因思入梦,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虚实相映,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C

2这首诗表达了游子离乡的羁旅孤寂之苦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分析】

1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C“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不仅纯然写景,诗人看到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的景象,怀乡的情思油然而生;

故选C。

2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