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三轮复习专题提升课二.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提升课(二)

视角1历史线索——古代的选官、用官制度

【知识点拨】

1.世官制(先秦时期)——按血缘和门第做官

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也叫世卿世禄制。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按照宗法血缘关系世代相传,享有一定的采邑收入。战国时期,开始利用军功授爵的制度以替代世卿世禄制。

2.察举制(汉朝)——推荐才德高尚的人为官

西汉创立察举制,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中央任用,是自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选官制度。理论上,举荐的标准主要看德行和才能。除孝廉外,汉代察举还有贤良、文学、兵法等名目。东汉后期,钻营请托和弄虚作假之风盛行,察举制渐趋败坏。

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由品评官评官、授官

(1)形成:中央选择“贤有识鉴”的官员担任其籍贯所在郡的“中正”官,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分高下九等,写成品和状(品即等第,状即评语),经过层层核实后上报吏部,成为授官依据。

(2)改变:九品中正制推行之初,有选贤的用意,但不久就被世家大族左右,门第家世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以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仕途为世族垄断的现象。

4.科举制(隋唐)——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1)背景:南北朝后期,社会动荡,世族力量衰落,庶族力量崛起。

(2)创立: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使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作科举)。

(3)完善: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进士科考诗赋,需要发挥创意方能及第;明经指通晓经学,重帖经墨义,只需熟读经书);唐高宗以后,进士科的地位超越了明经;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录取武将)和殿试(由皇帝主持,但直到宋代才成为定制);唐玄宗时任用高官(礼部侍郎)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4)影响

①积极影响:抑制了世族门阀的势力;拓宽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素质;将选拔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促进了教育与文化的发展。

②消极影响:士人把主要精力用来应付诗赋、经义考试,忽视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后成为维护专制统治、限制思想自由的文化专制工具,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成为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重要文化因素。

【对点训练1】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下的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科举制的产生与确立,反映了()

A.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的特色

B.以官举士的选官方式终结

C.取士标准出现多样化趋势

D.考试方式完全优于察举制

答案A

解析科举制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不问家世,择优录取,说明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公平和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A项。

视角2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特征

【知识点拨】

1.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的时代特征

(1)政治:国家分裂;出现民族交融;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三省制雏形出现;九品中正制,士族势力强大。

(2)经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得到开发;北魏均田制形成;草市产生。

(3)科技文化:三教并行,儒学危机;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融合的特点;书法、文人画等成为自觉艺术。

2.隋唐时期(581-907年)的时代特征

(1)政治:由政权并立走向大一统,民族交融;中央集权加强。

(2)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瓷器出口;商品经济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3)科技文化:政策宽松,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科技领先世界,文化繁荣,形成中华文化圈。

【对点训练2】某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示意图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典型的政权分立时期,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往中原,中原汉人为躲避战乱迁往江南,促进了民族交融,故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视角3规律趋势——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趋势

【知识点拨】(1)皇帝通过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逐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的转变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是专职,是对相权限制压缩的表现。

(4)宰相权力不断分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