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济南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济南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PAGE

PAGE13

济南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尤其是2001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从“好”、“快”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站在全省、全国层面上看,我市的发展速度仍不够快,发展质量仍不够好,这里面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思考和分析。

■工业经济发展思路不够清晰、定位不够准确,缺乏政策引导:指导思想的偏差导致在全省位次的后移;发展定位的不确定导致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政策引导不够导致工作效能的弱化。

■工业投入力度不够、质量不高:工业投入偏少导致发展速度低;外向度低、市外项目少导致我市失去了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金融中心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导致龙头企业偏少;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导致发展质量不高。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县域工业对全市工业经济支撑作用小;融资渠道不畅使非公有制企业难以发展壮大;发展环境制约了非公有制企业健康成长。

■企业家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差距:企业家数量偏少,素质尚待提高;企业家生成渠道单一,市场化选配机制尚未形成;企业家队伍建设制度不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尚待规范;外部环境不够宽松,制约企业家成长发展的某些瓶颈尚未打破。

济南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济南工业经济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78年至80年代末的复苏阶段,80年代末到“十五”前期的调整阶段和“十五”前期至今的发展阶段。截至2006年底,从“好”与“快”、质量和速度两个方面看济南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情况如下。

(一)从“快”的方面看:截至2006年底,济南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销售收入分别比1998年增长328%、364%。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销售收入分别比1998年增长509%、554%,高于济南市增幅181、190个百分点。济南市从1998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到2006年下降到第7、第6位。

(二)从“好”的方面看:1.经济效益:2006年济南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利润和完成的工业投入分别比1998年增长340%、598%和854%,利润增幅指标分别高于增加值和销售收入270、234个百分点,工业投入比与1998年净增335.5亿元。但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利润分别比1998年增长660%、1050%,高于济南市增幅320、452个百分点,从1998年在全省名列前茅下降到2006年的第6、第8位。2.所有制结构:截至2006年底,全市完成改革改制企业256户。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达到1468户,完

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项目的产出水平和规划要求,大多采用提高优惠力度的办法相互竞争。各园区形成了产业雷同、特色不清、优势不明显等现象,致使园区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工业投入力度不够、质量不高

1.工业投入偏少导致发展速度低。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济南工业投入一直保持在全省前列,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全省各市地工业投入持续攀升,济南由于国有企业比重偏大,工业投入与全市经济总量一样在全省的位次逐年降低,目前在全省仅在5-6位之间徘徊。2001-2006年,济南市累计完成工业投入1326亿元,分别比青岛、烟台少1165亿元、1780亿元。通过多年的积淀,投资拉动的效益欠账已显现出来。从全市近几年工业投入与产出情况看,工业投入增幅的高峰在2002年,同比增长达到77.45%,在随后的2003、2004年两年,全市增加值、销售收入增幅均超过30%;但从2004年开始,工业投入增幅开始回落,从2004年的61.7%下降到2006年的不到10%,增加值、销售收入增幅也降到20%。

2.外向度低、市外项目少导致我市失去了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部分工业园区规模小,档次低,配套设施不完善,降低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县区招商引资更多的依靠市内企业的搬迁和转移,无序竞争,不能形成新的增量突破。同时,还存在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重化老工业基地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土地、资金瓶颈制约等问题。06年,全市工业新开工项目256个,外来项目仅占8.9%,100个市重点工业项目中外来投资项目仅有15个,增量不足的问题比较明显。

3.金融中心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导致龙头企业偏少。2006年我市工业固定资产贷款仅占到位资金的7.5%,在全省列第6位。截止到目前,我市市属仅有6家上市公司,融资30.95亿元,仅占全省总数的5%、3.32%。从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看已落后青岛(15家)、烟台(15家)、淄博(13家)、潍坊(10家)等城市。企业上市、发行债券等融资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收益少,上市公司质量、数量和增量与省会城市不相适应。

4.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导致发展质量不高。

我市的经济增长

文档评论(0)

151****25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