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内科病区噪音中的应用.docxVIP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内科病区噪音中的应用.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内科病区噪音中的应用

第一篇: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内科病区噪音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内科病区噪音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血液内科病区噪音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病区噪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病区各种噪声下降率均达80%以上,其中各类车轮产生的噪音下降率达92.31%,家属大声谈话噪音与各仪器报警噪音也分别达88.24%和88.10%。结论品管圈方法的应用降低了病区噪音,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提升。

[关键词]品管圈;病区;噪音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9701(2014)14-0119-03

品质管理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简称品管圈,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于住院环境的要求日益增加,病区不仅为简单的治疗提供场所,更是患者在院期间休息修养之处。血液内科患者多数接受长期化疗,身体机能虚弱,高热、营养不良、睡眠型态紊乱等为此类病患的突出问题,安静舒适的病区环境是保证患者休息、治疗、康复的重要前提条件,但是在有限的物质条件和人员条件下,往往对病区噪音控制不够理想,对患者休息治疗以及医护人员工作都造成一定影响。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多数医院倾向于重视环境清洁度而忽略噪音也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时往往忽略噪音所给患者带来的不适。经过多次尝试探讨,我科室成立QCC小组,对病房噪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制定解决方案,效果明显。2012年1~6月本院血液科开展了以“降低病区噪音”为主题的QCC活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开放床位41张,共80例患者,其中经统计计算得出一级护理患者每日维持在20例左右,其余均为二级护理患者。执业护士共12人,年龄23~45岁,平均31岁,其中主管护师5人,护师4人,护士3人。文化程度:本科11人,中专1人。

1.2方法

1.2.1成立QCC小组根据科室人员安排,参照自愿原则,成立QCC小组,最终由本病区10名护士组成,为方便工作安排,选出圈长1名,要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专业能力,选定降低血液内科病区噪音为活动主题。活动时间定为2012年1~6月。

1.2.2现状调查召开圈会,学习讨论噪音的危害及定义,充分认识什么是噪音,噪音对患者及工作人员造成的危害及重要影响,并且经过对现状调查分析,综合多种因素,总结概括病区噪音的主要来源。小组通过现状调查法对病区患者进行病房噪音来源的主观评价,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找出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制定目标活动目标,以求最终实现降低病区噪音,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区环境。

1.2.3制定实施改进措施以治疗车、病区呼叫铃和仪器报警、陪护家属及患者这四方面为重点展开实施改进措施。各位圈员按照改进后流程进行管理实施,并将流程作为常规内容贯穿在日常工作中。具体改进措施:①科室根据床位数设立2个护理责任组,每组2名护士,每人负责10~11名患者。每天由本组组长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量及护士的个人能力调整分管患者,实行弹性工作制,保证各时段的人员配备和护理质量。责任护士每天早晨提前30min上班,了解分管床位患者病情并做好晨间护理,询问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及时为患者解决问题。②对医护人员、护工、保洁员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对噪音控制的重视程度,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关怀。医护人员做到五轻:说话轻、走路轻、移物轻、开关门轻、操作轻[8]。病区查房时不随意议论患者病情,夜间巡视病房时尽量减少干扰并将移动查房系统Itouch音量调至最低。充分利用输液监控系统,提前到患者床边更换液体,加强巡视,夜间输液做到患者输液心中有数,减少呼叫铃声次数。病区工作站电话铃声控制在3声以内,降低讲电话声音量,提醒工作人员严禁在病区走廊高声呼叫、嬉闹,降低音量。③建立二级护士工作站[2],启用多功能护理治疗车[3],开展床边工作制,使护士工作站前移到病房就近完成发药、注射、各种治疗等。病区配置1名秘书,医院建立静配中心[5],有效缩减了护士在治疗室操作时间,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患者。应用输液监护系统[6],及时了解患者输液情况,有效控制呼叫铃声。临床信息系统及护理移动查房系统Itouch的使用[7],使得护理文书书写时间大大减少。打印机全部更换为喷墨式打印机,并且尽量避免晚上使用。监护仪、微量泵使用时应尽量远离患者头部,将暂时不用的项目关掉,根据病情调试报警音音量。以前夜间氧疗的湿化水声也

文档评论(0)

138****16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