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任天而不参以人,所以求定而息争也。”据此可知,王国维认为()

A.礼乐制度维系了殷周世道人心

B.宗法制保证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C.分封制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矛盾

D.嫡长继承制利于稳定社会统治秩序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天子诸侯在选择继承人时,遵循“任天者定,任人者争”的道理,立子立嫡“任天而不参以人”,体现了先秦政治统治的智慧,说明王国维认为嫡长继承制利于稳定社会统治秩序,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礼乐制度对殷周政治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宗法制与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的关系,排除B项;分封制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矛盾与“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西汉刺史秩仅六百石,只相当于一个中下等县令的品秩,却“奉诏六条察州”,监察秩二千石的郡国守、相乃至诸侯王。有评论者认为,这样可以使得“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这体现出西汉刺史制度的显著特点是()

A.内容丰富,体系完备 B.以小监大,以卑督尊

C.地位独立,专权跋扈 D.分工合作,职责明确

〖答案〗B

〖解析〗

考查汉代的监察制度。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以小监大,以卑督尊”的刺史监察体制,一方面可以使刺史手握以卑察尊的权力,竭尽全力去纠劾。另一方面,刺史秩低位卑又易于为皇权所控制,以防止他们干预地方行政,背离监察的初衷,故选B项,并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仅是西汉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排除A项;汉代设立了御史台、司隶校尉、州刺史三套监察机构,彼此间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形成了一套较严密的行政监督体系,而这些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D项。故选B项。

3.《资治通鉴》记载唐初,中书令或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议决之事,交其属下中书舍人六员起草诏令,“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制度反映了唐初()

A.注重中枢决策的科学性 B.实行集体决策削弱相权

C.中枢决策权力发生转移 D.三省体制已经遭到破坏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草拟讯令时中书舍人六员各自发表意见,供长官参考,这制度有利于集思广益,科学决策,A项正确;中枢决策权力仍然在中书省,排除B项;“中枢决策权力发生转移”说法错误,在唐朝时未转移,排除C项;三省体制在唐朝时没有遭到破坏,排除D项。故选A项。

4.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答案〗D

〖解析〗

材料信息是,明代秀才对出身进士的地方官员“不胜谄事”,对出身举人的地方官员则随意提出要求。这实质上反映出进士的功名比举人的功名更具威望,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故A错误;材料没有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的信息,故B错误;出身等级不可能决定行政能力,故C说法错误。

5.《南京条约》及其附件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上述材料说明()

A.英国希望与清政府平等交往 B.传统“蛮夷观”依旧没有变化

C.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D.封建官僚意识到统治危机四伏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可以看出中国当时的士大夫仍然把英国人看为蛮夷,传统“蛮夷观”依旧没有变化,B正确;《南京条约》是不平等条约,英国人并不想和清政府平等交往,排除;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C;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封建官僚认识到危机四伏,排除D。

6.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答案〗A

〖解析〗

〖祥解〗

1861年,慈禧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说明慈禧主张和英法议和;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