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家鼠监测技术规范》(DB52T 740-2024).pdfVIP

《褐家鼠监测技术规范》(DB52T 740-2024).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01

CCSB15

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740—2024

褐家鼠监测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ofmonitoringtechnologyinRattusnorvegicusBerkegicus

2024-05-15发布2024-09-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2/T740—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监测方法2

5监测内容3

6预测预报5

7监测资料档案管理7

附录A(资料性)调查统计表8

附录B(资料性)褐家鼠鉴别特征及形态特征技术参数9

I

DB52/T740—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52/T740—2012《农舍褐家鼠监测技术规范》,与DB52/T740—2012相比,除结构调

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农舍褐家鼠监测技术规范》修改为《褐家鼠监测技术规范》;

——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DB52/T527—2007、DB52/T528—2007)(见2012年版2);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NY/T1481—2007)(见2);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鼠种组成”(见3.4);

——增加了监测内容“鼠种组成”一节(见5.4);

——修改了监测资料归档管理表述形式(见7);

——增加了附录“形态特征及繁殖状况调查记录表中的编号说明”(见附录A表A.1);

——增加了附录“鼠种组成”统计表(见附录A表A.2)。

本文件由余庆县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余庆县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贵州省植保植检站、息烽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

三都水族自治县种植业发展中心、瓮安县种植业发展中心、都匀市种植业发展中心、安龙县农业技术推

广中心、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植保站、播州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六枝特区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中心、

大方县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中心、兴义市植保植检站、凯里市植保植检站、思南县植保植检站、

岑巩县植物保护站、六盘水市水城区植保站、锦屏县植保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再学、雷强、尹文书、艾祯仙、秦治勇、白智江、李恩涛、周朝霞、韦应敏、

潘会、李梅、龙贵兴、杨高乾、谢文华、杨国良、刘毅、冯娟、许兴亮、杨恩兰、龙向祥、徐元柳、

朱莲英、武鹏、符蓉。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2年首次发布为DB52/T740—2012,2023年第1次修订;

——本次为第1次修订。

文档评论(0)

友顺安全管理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