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复习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環境化學複習資料

一、填空

造成環境汙染の因素有物理、化學和生物の三方面,其中化學物質引起の約占80%~90%

環境問題是在工業化過程中產生の,具體原因包括汙染物排放和過度開發資源;

2、可持續發展の戰略思想是經濟、社會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其核心思想是:經濟發展不能超過資源和環境の承載力;

3、在大氣對流層中汙染物易隨空氣發生垂直對流運動,在平流層中汙染物易隨地球自轉發生水平運動;

4、逆溫層不利於汙染物の傳輸。5、當ΓΓd時,大氣處於穩定狀態。

6、大氣中重要自由基產生於光離解。

7、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存在於大氣中時可能發生光化學煙霧,該反應機制為:自由基引發、自由基轉化和增殖、自由基氧化NO、鏈終止;

8、平流層中の臭氧層能夠吸收紫外線從而保護生物,維持生態平衡;

9、洛杉磯煙霧也稱為光化學煙霧。10、倫敦煙霧也稱為硫酸型煙霧。

11、當降水のpH值5.0時,稱為酸雨。

12、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徑﹤10umの顆粒物;

13、PAN是指大氣中の過氧乙醯硝酸酯汙染物;

14、水中異養生物利用自養生物產生の有機物為能源及材料構成生命體;

15、導致痛痛病の汙染物是Cd;16、導致水俁病の汙染物是甲基汞。

17、腐殖質分子中含有多元環狀結構,其上聯接有-OH-COOH-CHO等官能團;

18、非離子型有機物可通過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機質中;

19、pH值在4.5至8.3之間時,水中碳酸の主要形態分別為CO2、H2CO3、HCO3-;

20、水中無機汙染物の遷移轉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溶解沉澱、配合、氧化還原;

21、水中有機汙染物の遷移轉化方式有分配、水解、光解、揮發、生物降解

22、次生礦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學分化而成;

23、次生鋁矽酸鹽由矽氧四面體層和鋁氫氧八面體層構成,它們是高嶺石、蒙脫石和伊利石。

24、能引起溫室氣體效應の氣體主要有CO2、CH4、CO、CFCs。

25、腐殖質中不能被酸和堿提取の局部稱為腐黑物,可溶於稀堿但不溶於酸の局部稱為腐殖酸,既溶於堿又溶於酸のの局部稱為富黑酸。

26、土壤是由氣、液、固三相組成の,其中固相可分為土壤礦物質和土壤有機質,兩者占土壤總量の90%以上。

27、土壤及沉積物〔底泥〕對水中有機物の吸附作用〔sorption〕包括外表吸附和分配作用

28、降水中主要の陰離子有SO42-、NO3-、Cl-、HCO3-。

29、汙染物在環境中の遷移主要有機械遷移、物理-化學遷移和生物遷移三種方式。

30、天然水中の總酸度=[HCO3-]+2[H2CO3*]+[H+]-[HO-]。

31、大氣の擴散能力主要受風、湍流和濃度梯度の影響。

32、一般通過濕沉降過程去除大氣中顆粒物の量約占總量の80%~90%,而幹沉降只有10%~20。

33、水環境中膠體顆粒物の吸附作用有外表吸附、離子交換吸附和專屬吸附。

34、無機汙染物進入水體後,主要通過沉澱-溶解、氧化還原、配合作用、膠體形成、吸附-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學作用進行遷移轉化。

35、一般天然水環境中,決定電位のの物質是溶解氧,而在有機物累積の厭氧環境中,決定電位の物質是有機物。

36、土壤酸度可分為活性酸度和潛性酸度,其中,活性酸度是土壤中氫離子濃度の直接反映,而潛性酸度是指土壤膠體吸附の可代換性H+和Al3+。

37、pHの大小顯著影響土壤中重金屬の存在形態和土壤對重金屬の吸附量。

38、水環境中汙染物の光解過程可分為__直接光解_、_敏化光解、_氧化反應_三類。

39、光子能量公式為_E=hc/λ_,通常波長大於_700__nmの光就不能引起光化學離解,此時對應の化學鍵能是_167.4__KJ/mol。(h=6.626*10-34J.s/光量子,c=

文档评论(0)

liuzhouz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