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冲刺-实验题.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中考考前冲刺〔二〕

——实验复习

一、鲁科版4册教材学生实验:

〔一〕光学: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009年〕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13年〕

〔二〕力学:

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3.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015年固体密度〕

4.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5.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6.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016年、2011年〕

7.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常与第13个力学实验联合考〕

8.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9.探究液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10.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1.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12.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3.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常与第7个力学实验联合考〕

〔三〕电磁学:

1.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016年〕

4.测量电阻〔2009年,2013年〕

5.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2014年,2012年,2011年,2010年〕

6.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2015年〕

7.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

8.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2015年〕

〔四〕热学:

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2016年〕

2.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2015年〕

二、重要实验考点梳理:

〔一〕光学: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实验装置:〔如以下图〕

2〕常考点:

〔1〕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①呈现并记录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路径;②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如何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

〔3〕实验中,屡次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并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目的是:屡次实验,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典型例题:如图16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小红同学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可折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1〕可折转光屏可以非常方便地绕轴线ON向前或向后折转。这个实验中,小红选用可折转光屏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是否在_入射光线和法线_所决定的平面内。

〔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探究,你应该采取的做法是__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__。

〔3〕通过实验,小红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0

28.8

2

50.0

49.0

3

70.0

69.2

=1\*GB3①小红在实验中屡次测量的目的是_寻找反射角是否等于入射角的普遍规律__。

=2\*GB3②分析数据小红认为在误差范围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进行交流时小强认为虽然读数会有误差,但小红的实验结果并不能单纯用误差来解释。因为由读数误差造成的结果会有的偏大有的偏小,你认为得到反射角总小于入射角的原因可能是纸板倾斜放置使法线靠近反射光线。

〔4〕假设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_光路可逆_。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009年考过〕

1〕实验装置:〔如右图〕

2〕常考点: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的好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直放置或与水平桌面垂直。

〔3〕为验证像物等大,两蜡烛有何要求:①两蜡烛要完全相同;②镜前第一根蜡烛要点燃,拿到镜后的第二根蜡烛不点燃。

〔4〕找像时,用到什么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用镜后第二根蜡烛代替镜前点燃的第一根蜡烛的虚像〕。

〔5〕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以此来探究两者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6〕假设实验时,发现测量距离不相等,原因可能是:虚像位置没找准、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等。

〔7〕实验中发现镜后有2个蜡烛的像,原因是:玻璃板较厚,蜡烛经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后成两个虚像。

〔8〕如何验证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在镜后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或纸板,发现光屏或纸板上没有像。

〔9〕屡次实验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或使得出的结论更有普遍性。

〔10〕实验的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13年考过〕

1〕实验装置:〔如右图〕

2〕常考点:

〔1〕由甲图知,凸透镜的焦距f=_10_cm。

〔2〕实验前,要先调整“三心等高”,方法是:点燃蜡烛,根据烛焰中心,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调整“三心等高”的目的是: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

〔3〕实验时的规律: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

1

U>2f

f<V<2f

倒立、缩小

文档评论(0)

liuzhouz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