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读后感.pdf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读后感.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读后感

我不是个喜欢在历史中寻根究底的人,但却更厌恶无知和被蒙

蔽。

联大话题近年升温,所阅资料中印象最深的偏偏是两册讲故事

的读物:吴讷孙的《未央歌》像是一出披着抗战和联大背景的青春

剧,而何兆武的《上学记》那么近乎以个人视角拍摄的纪录片。然

而易社强这本看似严肃的大部头却更像——打个极不恰当的比喻—

—一部全景式的“商业大片”。这一比喻绝非贬义,而是指它既有

着“传奇故事”般的表达,又有着至为精良的制作。当然,三十年

选材,慢火精熬的耐心是任何一部大片都无法比较的。虽然此书问

世逾十载方才有中文译本正式出版,但对于追逐传奇故事和渴望深

究史实的两类人群,仍属必选。

联大史难写之因起码有三:一是涉及人物众多,写来有琐话之

嫌;二是与当时抗战大势相校,偏处西南一隅之大学其实并无太多

惊骇事件可写;三是联大八年于学术史甚至家国开展史终究有何影

响未有定论。此书读毕,三个问题一并得到解决。“长征”和编年

局部利用史料步步推进,而分学院介绍教学状况之局部那么大有

“清明上河图”的感觉,环境铺陈完全,人物多而不乱,不知学术

著作中是否多见此种“传奇故事”笔法,反正作为读者完全可以从

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甄选史料时的精心——当然,有时确实有引述

过多的问题存在。然而它最终成为一部“严谨的传奇故事”的原因

不仅在于这种不故作高深的态度,还在于作者从不盲目拔高事件和

颂扬所谓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通过史料摆脱臆测的假语村言,毫不

避讳地宣扬着自由精神可贵之观点,——这自由包括学术的,意识

形态的和人身的——并且简洁有力地指出这种精神被后来者抛弃,

污染,甚至利用,直至和平年代完全失去生存的土壤。

虽然作者在书末给“联大精神”在将来的历史中留了一方位

置,并且好心地认为“学者别无选择,只能做出驯顺的姿态”,可

事实上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眼中所见之多数“学者”已

经完全没有了选择的意愿和才能,虽然他们仍然对“政治学习感到

厌倦”,但不再认为这种无聊无趣的东西“无关紧要”,他们生存

和爬升的资本不再是独立的人格、思想和成果,他们不配被称为学

者或者没有定语修饰的知识分子。

生于乱世虽然多了几分家国流离甚至人间失格的可能,但对于

知识分子来说,乱世却意味着夹缝求存和追逐学术自由的无限可能

性。

我悲观地等待着明天也许会有更多人被这类曾经光芒的校史唤

醒,但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时代里,醒来的人无处可去。

因为在高校工作,笔者自然对教育新闻格外关注。从武汉大学

校园里不再纯洁的樱花,到河北大学校园里过快的车轮;从过半大

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到大学教授四处走穴赚取生活费;从读小学

要择校费六万元,到数百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笔者都略有耳闻。

但笔者相信媒体夸大其词的缺点在教育问题上也未能免俗。

要想复原教育的本来面目,读者诸君自然要撇开报纸、杂志和

网络等“快餐式”媒体。平头百姓并非教育专家,但出于对子孙后

代负责的本能对教育问题又非常关注。要搞清教育的本来面目,老

百姓只能寄希望于专家教授了,但专家教授的表现往往并不能让百

姓满意。

笔者并非专家,更非教授,只是一所普通高校的普通教师。志

大才疏的笔者经常被伟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词句所

鼓舞,竟有了“欲与教授试比高”的愚蠢想法。

20xx年10月的一天,笔者像往常一样在网上阅读教育新闻,

时而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之类的新闻所鼓

舞,时而被南方科大朱清时校长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勇气所感动。

突然,一那么新闻映入笔者眼帘: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易社强

(JohnIsrael)教授的《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Lianda:

AChineseUniversityinWarandRevolution)在台湾出了中译版,而

翻译此书的,却是曾与笔者一同就读于厦门大学历史系的饶佳荣。

饶佳荣对教育问题尤其是大学史非常关注。他是在阅读何炳棣

先生《读史阅事六十年》一书的过程中得知《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

联大》一书的存在,但可惜的是,此书尚无中译版。饶佳荣本来有

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为了让这本书早日与中国读者见面,他终于辞

去了工作,专事翻译。春去冬来,寒来暑往,译稿终于杀青,并由

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员吕芳上先生读过饶佳荣的译文

后,欣然为此书作序。吕先生在序中写道:“西南联大极盛时有教

授一百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