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学反思.docx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期中考试之后,按计划我们便进入了选择性必修(中)的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一下子便让大家的头都大了。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一些政论文,第一篇课文是恩格斯的《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不知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政治学得太差,还是文章本身翻译得晦涩,又或者是女性的逻辑思维欠缺的缘故,总而言之,读过好几遍,我甚至都不知道课文到底在表达什么。早读布置学生读了几遍课文,调查了一下学情,学生们也是表示“真的读不懂。”

上天入地地查找资料,因为是篇新课文的缘故,网上可供参考的东西特别少。怎么办?还能怎么办,自己动脑呗。

认真阅读了单元学习目标和这一课的学习提示后,我明确了以下几点:

第一,这虽然是一篇政论文,但绝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

第二,把握住课程标准中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和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立足于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理清层次间的逻辑关系。

第三,扣住高考的要求,引导学生精读、细读文本。

确定了方向,再来设计教学内容,就顺利多了。在上面的基础上,我删繁就简,这样设计了两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1.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了教材后面的“学习提示”。在“学习提示”里,明确地标明了文章写作的背景,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文章的主要论述内容。这样,学生能对文章有个最基本的了解。这也算作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了,因为若是让学生自己概括,恐怕难以做到。我想,这也是教材的编者这样设计“学习提示”的主要原因。

2.学习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内容一共分为两个段落,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什么是经济关系?它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设计这两个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并能从课文中找到概念的基本含义,并能明确各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学生课上的表现和我的预设分毫不差。回答的过程中,我又引导他们注意关注和标画重点词语,例如“是指”“决定着”等等。然后重点在于追问:

老师的问题是“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而你的回答偷换了主语,文中表述的是“这些技术”,那么,“这些技术”和“经济关系”能否划等号?你是怎样推理出来的?

这个问题能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重点语句后,得出“经济关系”“全部技术”和“这些技术”基本上是同一概念的结论。当然,后面还有一个“此外”,在课堂问答中,学生们思路清晰,表达准确。

由此得出结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问题二,科学和技术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论述这一点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领会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在回答问题是果然注意到了“很大程度”和“更大得多的程度上”这样的表述,从而得出“技术”决定“科学”这一结论。那么,什么是“技术”?什么是“科学”?这个是个难点。在我的追问下,学生在举例论证中找到了“流体静力学”和“理性的东西”是“科学”,而“意大利治理山区和河流的需要”“电的使用价值”属于“技术”。从而也就明白了“科学”属于上层建筑,“技术”乃是经济基础,通过和上一段的对比,就很容易得出结论:这一段和第一段论述的是同一个问题。恩格斯乃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批判那些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

第二课时

如果说第一课时是我带领着学生学习,那么,第二课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了学生。所以,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以及总结全文。

问题一,学生自学十分钟:阅读课文2的(a),梳理文章的写作层次。阅读(b),找出这一部分的中心句,并说明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这里我简单地给学生做了提示,恩格斯其实是写了一个议论文的“完全段”。所以学生操作起来就比较容易,因为这一段相对而言层次非常清晰,且有一些提示性的语句,“例如”“所以”等等。在回答第一问的过程中,我们又对内容进行了梳理,提醒学生注意作者表达的要点,比如“但是”。这个地方的难点是例证到底在论证什么?明白了句子之间的关系,论证的内容也就清楚了。

对于(b)部分的中心句,学生们在此处展开了一些争论。学生画的句子有两处,一处是“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一处是“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通过课堂辩论,学生发现,他们争论的焦点就在于作者所要论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和“经济”到底有无关系。结合下文,他们会有一个总体把握,就自然得出了中心句应该为第二句的结论。这也正印证了文中恩格斯的那句话,“不要过分推敲每一句话,而要把握总的联系。”

论证方法方面学生能找到举例论证,但是没有发现比喻论证,我直接补充讲授的。

处理完上述问题后,简单总结了最后几段的内容。

问题三,这篇文章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

这个问题是基于把握全文的结构和内容,同时也是基于高考试题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文章结构、写作思路、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等方面去加以概括总结。

课堂小结:

上完这两节课回来,回

文档评论(0)

aiboxiw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