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

《登岳阳楼》

课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

《登岳阳楼》是高一下学期的课文,经过高一上学期对必修上册中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诗歌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诗歌的常规方法,但还普遍缺乏对细节之处的把握,如“通过炼字感受语言的张力”、“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诗歌的‘言外之意’”等,因此在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着眼细处,深入思考与探究。

教材分析

《登岳阳楼》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由于对本单元的教学缺乏学习任务群的指导,因此应站在“师”与“生”的角度,从教学与学习实际出发解读诗歌,旨在提高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情感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其诗味的审美能力。

设计理念

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依据诗歌的结构进行首颔颈尾四联的分析,领悟诗歌意境和语言特点,感受杜甫“伤时忧世”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1.了解作者,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韵律,通过“炼字”(“拆”与“浮”)的分析鉴赏,领悟诗歌意境和语言特点。

2.感受杜甫“伤时忧世”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韵律,通过“炼字”(“拆”与“浮”)的分析鉴赏,领悟诗歌意境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杜甫“伤时忧世”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

PPT、教学设计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名著导读

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是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诗史,他与李白齐名,并称诗圣,被人誉为李杜。

诗风:沉郁顿挫

“沉郁”指诗歌内容的广阔深刻,思想情感的深沉蕴藉。

“顿挫”指诗歌韵律的抑扬跌宕,表现手法的含蓄曲折。

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面对烟波浩渺、广活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感叹;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漂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于是写下这首名篇。

解题《登岳阳楼》

解读:登高诗

1.登临何处何时?(做什么事)

2.目见何景何物?(看见什么)

3.生发何感何怀?(想到什么)

4.为何生如此之感?(主题)

诗歌解读

首联赏析

思考探究:

诗中用“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里运用了时空错综(虚实交错)的艺术手法,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一年,包含着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感慨。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的叹惋。

颔联赏析

炼字:

把“坼”字换成“分”,把“浮”字换成“纳”可以吗?

“坼”字,十分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广阔的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浮起落,雄伟壮阔。

颈联赏析

尾联赏析

全诗结构:

诗人的情感是怎样的?为什么流泪?这份泪水中包含着什么感情?

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当堂检测

教学评价

作业设计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册。

板书设计

登岳阳楼

首联:引题

颔联:写景

颈联:个人景况

尾联:国事艰难

教学反思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