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5T 143-2024 滇麦7号生产技术规程.pdf

DB5305T 143-2024 滇麦7号生产技术规程.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20

CCSB21

DB5305

保山市地方标准

DB5305/T143—2024

滇麦7号生产技术规程

2024-06-10发布2024-09-11实施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5/T14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种子管理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加涛、刘猛道、覃鹏、付正波、温宪勤、张慧、张炜、字尚永。

I

DB5305/T143—2024

滇麦7号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滇麦7号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育、特征特性、种植条件及主要栽培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滇麦7号的品种鉴别及大田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滇麦7号

滇麦7号由云南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大学等4家单位联合育成的春性小麦新品种。2019年5月通过

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小麦2019004号。

3.2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将父母本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

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4品种选育

4.1母本

Y08-2116国内育成品系。

1

DB5305/T143—2024

4.2父本

绵麦41国内育成品种。

4.3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5特征特性

5.1植物学特性

5.1.1植株性状

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叶色深绿,叶姿直立,叶耳白色。植株中高秆,株高85㎝~95㎝。株型

紧凑。

5.1.2穗部性状

穗层整齐,穗长8.5㎝~9.2㎝。方形穗,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籽粒饱满,熟相好,易

落粒。

5.2生物学特性

5.2.1生育期:165d~170d。

5.2.2有效穗:25万/667㎡~30万/667㎡。

5.2.3穗实粒数:40~50粒。

5.2.4千粒重:45g~48g。

5.2.5抗病性: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叶锈病。

5.3品质特性

5.3.1容重:825g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