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A卷(3).doc

山东临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A卷(3).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临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A卷

试卷类型:A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总书记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在创造这种文字时,最早使用的方法是()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属于象形造字法,A项正确;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但是最早使用的方法是象形,排除BCD项。故选A项。

2下图所示图书反映的主要历史人物,具有坚强信念和开拓精神,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主要贡献是()

A联络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 B使中国丝绸由海路运到欧洲

C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 D使西域正式归属了中央政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张骞出使西域”可知,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大汉帝都长安出发,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C项正确;联络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但并没有实现,排除A项;张骞出使西域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与海上丝绸之路无关,排除B项;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使西域正式归属了中央政权,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中,“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脍炙人口。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史书 B史书没有记载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C《三国演义》所记述的内容真实可靠 D记载这些故事的史书已经全部失传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中,‘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脍炙人口。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A项正确;赤壁之战的历史上确实存在的,排除B项;《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对历史人物及事件进行了艺术加工,有一定的虚构成分,排除C项;《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所以记载这些故事的史书已经全部失传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顾指。”这是宋朝抗金名臣李纲对4世纪末期一次以少胜多著名战役的描述。这次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郾城之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阿坚”“谢公”“4世纪”“以少胜多”,结合所学可知,“阿坚”指的是前秦君主苻坚,“谢公”指的是东晋一方的总指挥谢安,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发生在383年的淝水之战,C项正确;巨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官渡之战发生在公元200年,郾城之战发生在1139年,均与“4世纪”时间不符,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5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表明他()

A认识到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B认为治理国家必须加强对百姓的剥削

C创立科举制度以扩大官吏选拔的范围

D为扩大其统治基础而创立了殿试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可知,唐太宗知道作为一个君主,必须体恤百姓,这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在,A项正确;从“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可知,唐太宗认为残酷的剥削百姓是在自取灭亡,所以B项表述错误,排除B项;创立科举制度的是隋炀帝,创立殿试制度的是武则天,均不是唐太宗,并且这两项与题干材料信息也不符,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6“考古表明,南宋船坞不仅是建造和修理船舶的场所,很可能还是朝廷设立的专为皇室运送货物的码头。”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这种“建造和修理船舶的场所”,建造于()

A唐朝 B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