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学电子教案专家讲座.pptx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学

电子教学课件;10/4/2021;前言?;教学内容分绪论、四诊、辨证、病案书写四大部分,共12章,48.1万字,各自特点以下:

????绪论介绍中医诊疗学主要内容、中医诊疗基本标准、发展简史与学科发展动态,其中相关中医诊疗医籍。

;

四诊部分望、闻、问、切诊各自独立成章,重点介绍每一个诊法基本方法、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症状/体征临床特征与临床意义。其中,望诊中搜集了162幅全身、局部望诊图片和257幅舌诊图片,以增强学习者对望面色、全身望诊、局部望诊及舌诊感性认识;切诊一章脉诊部分中,利用FLASH技术制作脉象示意图形象地表示出28种常见脉象在脉位、脉长等方面不一样以加强学习效果。;?辨证部分包含八纲辨证、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其它辨证方法介绍等四章内容,重点介绍常见证候基本概念、临床表现与证候分析。其中提供了经典病例方便学习者灵活掌握各证辨析关键点以及相同证判别。

;诊法与辨证综合利用,主要介绍病情资料搜集、各种辨证方法灵活利用、辨证基本内容、辨证与诊法关系、辨证详细要求。

???病案书写为医学生必备基本技能之一,主要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中医病案书写规范》,详细介绍了临床各种病案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绪论;一、中医诊疗基本问题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原理

(三)基本标准

二、中医诊疗学基本问题

(一)中医诊疗学基本概念和地位

(二)中医诊疗学主要内容

三、中医诊疗学发展简史

四、中医诊疗学发展展望

五、学习中医诊疗学方法;【目标要求】

?1.掌握中医诊疗“症”、“证”、“病”、“辨证”、“病案”等概念含义。

?2.掌握中医诊疗基本标准。

?3.熟悉中医诊疗学主要内容。

?4.了解中医诊疗学发展简史

【教课时间】?2课时

;【重点与疑难点】

(一)重点:

?1.中医诊疗学基本内容

?2.中医诊疗基本标准

(二)疑难点:

1.症、证、病、辨证含义

2.怎样了解“辨证求因”?

?;一、?中医诊疗基本问题:;2、中医诊疗:;详细分为:

①症状——主观???自觉现象。

②体征——客观、他觉现象。

③病史——时间、过程等现象。

附:排出物——离体实物(汗、涕、痰、尿、粪、经血……)

;(2)疾病类别:包含病名类别和证候类别。

(3)症、证、病关系:

症是病与证外在表现——诊疗依据

病与证是症内在本质——诊疗归宿

病与证都是对疾病本质病理概括。

病——反应其全程全貌中基本矛盾

证——反应其详细阶段中主要矛盾

病与证相结合组成完整病理本质;(4)中医诊疗特点:;在长久医疗实践活动中,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临床诊疗经验,形成了中国特有完整诊病体系,即四诊(望、闻、问、切)、辨证与辨病。中医诊疗学所含有独特诊疗方法与对人体生命活动状态认识,自古至今,一直在临床上发挥着主要作用,而且在不停地丰富和发展,并对国外医学产生了一定影响。;因为历史条件限制,中医诊疗未能采取试验室与特殊仪器检验,在诊疗定位、定量方面显得相对不足,怎样有机地结合当代各种检测伎俩以拓宽中医传统四诊视野,以及病证诊疗规范化、微观化方面,国内外不少学者已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但仍是今后中医诊疗研究命题。

;《医学集成》中说:“医学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约,是故前人立教,必便之先读儒书,明《易》、《素》、《难》、《本草》、《脉经》,而不少略者何?盖非四书,无以通义理之精微,非《易》无以知阴阳之消长:非《素问》无以识病:非《本草》无以识药;非《脉经》无以诊候而知寒热虚实之证。”;中医诊疗思想基础是整体观或系统论,也就是说,是从宏观角度去认识疾病本质和规律,而当代医学诊疗是思想还原论,也就是说以试验和分析方法,从生物低层次规律出发,探索疾病发生规律。

总之,即使其认识方法不一,理论有殊,其研究对象相同,所以今天提倡中西医结合是会得到长足发展。;一、?中医诊疗基本问题:;如血虚患者,面部、口唇、爪甲等可见淡白无华之征象,我们即可依据另外在血虚之象,推测到病变部位以心血虚、肝血虚为主病变,因血之濡之不足故也,足见,认识了外在病理改变,便可解释显象于内征象。;2、见微知著(全息方法):

指机体一些局部,常包含整体生理、病理信息,经过微小改变,能够测知整体情况。

;比如:面部色诊分候中“额部候心”,“鼻部候脾”,“左颊候肝”,“右颊候肺”,“颏部候肾”;

独聚“寸口”可诊全身之疾;

耳诊、舌诊、目诊等,均表达了中医学见微知著诊疗学思想。(详见p39)

值得提及是,中医学含有当代“生物全息”思想,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97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