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单元5 居住区道路与交通规划设计讲解.pptx

教学单元5 居住区道路与交通规划设计讲解.pptx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单元5

居住区道路与交通规划设计;;2.出行方式的选择

1.影响交通方式的基本要素:

交通距离、体能、交通时间、交通费用。

2.居民出行交通方式:

步行、非机动车(居住区内部使用);

公共交通、私人机动车(居住区外使用)。;;;;2.道路分级

(1)居住区内各级城市道路应突出居住使用功能特征与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侧集中布局了配套设施的道路,应形成尺度宜人的生活性街道;道路两侧建筑退线距离,应与街道尺度相协调;

2)支路的红线宽度,宜为14m~20m;

3)道路断面形式应满足适宜步行及自行车骑行的要求,人行道宽度不应小于2.5m;

4)支路应采取交通稳静化措施,适当控制机动车行驶速度。;(2)居住街坊内附属道路的规划设计应满足消防、救护、搬家等车辆的通达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要附属道路至少应有两个车行出入口连接城市道路,其路面宽度不应小于4.0m;其他附属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m;

2)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200m;

3)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最大纵坡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照或分段按照非机动车道要求进行设计。;;2.转弯半径

道路转弯或交叉处的平曲线半径的大小。;3.折线长度

折线或蛇形等曲折型道路要保证必要的折线长度,以便车辆顺利通过。

4.道路尽端

尽端式道路为方便车辆进退、转弯或掉头,应在道路尽端处设置回车场。尽端式车行道长度超过35m就需要设置回车场,而且车行道长度不宜大于120m,应设不小于12mx12m的回车场,对于高层建筑,不宜小于15mx15m,如果是供重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面积还不应小于18mx18m。;L型;T型;T型;5.道路绿化;6.道路边缘;;生态性—居住区道路具有交通和环境景观双重功能,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应遵循环境生态原则,高效利用土地,加强生态建设,改善居住区空间环境。

安全性—公共交通、私人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四种不同类型和速度的交通互相影响,相互牵制。居住区生活性道路应该严格限速;建立公共交通、私人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各自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注重道路交叉口的设计。;2.道路系统规???的原则

(1)顺而不穿,通而不畅,保持住宅区内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

(2)分级布置、逐级衔接,保证交通安全、环境安静及居住空间领域完整。

(3)因地制宜,使住宅区的路网布局合理,建设经济。

(4)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5)空间结构整合化,构筑方便、系统、丰富和整体的交通、空间、景观网络。

(6)避免影响城市交通。;3.道路网布置基本形式;4.交通组织

1)人车分行

由车行和步行二套独立的道路系统组成。

2)人车混行

适合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运用。

3)人车共存

在道路上,人和车是共存的,不是对立的,强调人性化的环境设计。道路设施采用多弯线型、缩小车行宽度、设置路障、运用各种交通管制等手段。

4)人车部分分行

有时人车共存,有时人车分行。

;5.居住区道路网布局形式;;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米,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x12m回车场地。

6.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每隔150m应设置车辆会车处。

7.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

车的坡道。

8.应考虑设计无障碍通道、轮椅坡道宽度≥2.5m,纵坡≤2.5%。

9.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10.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11.在多雪严寒的同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2.盲人盲道;;居住区应配套设置居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机动车停车应根据当地机动化发展水平、居住区所处区位、用地及公共交通条件综合确定,并应符合所在地城市规划的有关规定;

2地上停车位应优先考虑设置多层停车库或机械式停车设施,地面停车位数量不宜超过住宅总套数的10%;

3机动车停车场(库)应设置无障碍机动车位,并应为老年人、残疾人专用车等新型交通工具和辅助工具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

4非机动车停车场(库)应设置在方便居民使用的位置;

5居住街坊应配置临时停车位;

6新建居住区配建机动车停车位应具备充电基础设施安装条件。;2.车辆停放基本形式

车辆停放形式: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3.停车场设计步骤:

1)停车场出入口位置的设置:

2)停车场出入口数量及宽度:

3)停车场出入口通视要求:

4)停车方式: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4.地面停车场设计

要求:

1)在用地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布置停车位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