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人力成本一个陷阱.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一直无法明白,为什么有人坚持认为:低人力成本是中国的竞争优势。且不说现代管理学中,人力早已不再被视为一种成本,而是一种资源,一种能够增值的资源。如果勉强将人力看作一种成本,它带给我们的也仅仅是几乎无利可图的国际贸易和正在成为“烫手山芋”的过量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

即使按照重商主义的眼光,目前的对外贸易也是极不划算的,确切地说,

它更像一项国际主义捐助。美国过量的货币被中国吸收,使之有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消弭于无形。美国方面对此知情却不领情。

但国内舆论对于这种由低人力成本带来的贸易“优势”,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叫好。偶有反对的声音,也大多出于政治安全的考虑,担心引起的两极分化会激发社会矛盾。而这种并不坚决的反对,还不时夹杂着效率与公平的选择矛盾。

其实,单从经济的角度看,这种贸易方式也对中国带来了极大的伤害。首先,劳动的价值被严重低估。这是劳动力低成本的根源。这种劳动的

低价格与劳动技能无关。同样的劳动力到国外就能得到在国内难以想象的高价格。即使按购买力计算,也要高出很多。中国的工人在付出劳动后,无法通过获得的报酬购买到它所应得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当然更谈不上娱乐品和奢侈品。

这是造成中国内需不足的原因之一。

其次,企业的创新动力被遏制。在仅仅靠压低工人工资就可以获得本应该由创新能力来衡量的企业家利润的情况下,有谁愿意冒着不确定的风险去进行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这就如同,无论多么富于攻击性的猛兽,在腹中不饥时,对于身旁的美食都懒得看一眼。

我无法确定一些经济学家在谈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时候,欲说还休的话究竟是什么。转变增长方式是一个老话题,问题的关键是:从哪一步入手呢?靠企业家的自觉和利他精神?即使在美国,也只有像亨利·福特那样的偏执狂才能做出这种事。

说到底,如果非要套用经济学术语,有关低人力成本的危害,依照熊彼特的话,就是造成了经济生活的非良性循环流转。因为劳动者不仅是生产者,还是最终消费者,通过出售劳动所交换的报酬,还要花费在对生活用品的购买上。由于报酬低,购买力不足,商品的循环流转就在这一个环节上遇到瓶颈。整个经济社会的效率就因此而打了折扣。

所以中国总是难以形成有稳定购买力的强大的中产阶级群体。

企业家感受到内需不足的压力,到国际市场去寻机会,给别人做委托加工,或者单纯做贸易来赚差价。现在这样做还有利润,但用长远的眼光看,如果中国的企业对于低人力成本的依赖没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若干年以后,就难有盈利的机会了。

现在国外的企业

现在国外的企业(包括银行、保险业)到中国来,主要做高端人群的生意。通过低人力成本积累起巨额财富的中国企业家,大部分不会消费国内品牌的产品。他们是国外知名品牌忠实的消费者。

而国外大企业的白领,也对西方文化的有强烈的认同感。他们的消费,除了购房,大概也以洋品牌或者土洋结合的品牌为主了。他们在外资领到的不菲的薪水,又被外资给赚了回去。可以说,目前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循环流转,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生态圈。

因此,中国的本土企业家就应该自省了,人力成本低不是你们的荣耀。毫不客气地说,它是中国企业的竭泽而渔。在国内有利的条件下无法自守的企业,到国外会有更大的空间?没有根据地的军队称作流寇,没有根据地的企业能成为什么呢?

鉴于目前中国的企业家大谈自己的社会责任,慈善事业备受关注。这当

然是好事,但必须指出的是,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中,慈善不是首选。企业第一要做的事,就是对于社会规范的遵守,以及:善待你们的员工。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