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渡觅渡渡何处》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觅渡,觅渡,渡何处?》教学设计

一、切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英雄人物数不胜数。让我们

将目光聚焦在这样一幕:1935年6月18日,福建长汀罗汉岭下站满了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军队,

他们的枪口都对准着一个文弱书生模样的人,但这位书生手挟香烟,顾盼自若,他选了一块

草坪盘膝而坐,对那帮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就在这里,你开枪吧!”

刽手们杀害的就是中国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今天,随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认识人物瞿秋白。

二、作者简介: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

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

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

《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

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

《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

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瞿秋白简历

1899出生于江苏武进(现常州)。1917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

1919参加“五四”运动。与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1920任《晨报》特派记者,

赴苏联。十月革命后中国人第一次在苏联向国内发出各种现地报道。1922在莫斯科加

入中国共产党。1923从苏联回国。担任《新青年》、《前锋》、《向导》等刊的编辑。参与

筹备上海大学,任社会学系主任。1924出席中国国民党一大。1927主持召开中共

“八七”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路线。1928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六大,当选为执行

委员,主席团委员等。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1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王

明等人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后,在上海参加左翼文化运动。与鲁迅交往甚密。1934

在江西根据地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教育部长。1935二月在向香港转

移途中,在福建长汀水口乡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六月十八日在福建长汀中山公园被枪杀。

作者的事迹概括:“秋白就是从这里出发,到上海办学,……主持教育工作。他生命短促,

行色匆匆。”(文中语句)但是,历史并没有把他忘记,1986年常州建立了瞿秋白纪念馆。

作者梁衡去了三次。“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第一次就想写篇

文章,“但是6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为什么?“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

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

瞿秋白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展示图片)。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

苍白的面容。”

一位作家在拜谒瞿秋白故居时,身后一群十七八岁的学生走了进来,“哇!瞿秋白好帅啊!”

男孩女孩都叫了起来。作家不由地感慨:“秋白先生何止是帅!好好地读他吧,他是洪章巨著,

他是峻岭高峰,能读懂他,一生将受益无穷。”用梁衡的话说:“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

读不完的名画。”

[探究]欣赏“名画”,解读秋白

(一)、根据文章第三、四、五自然段,概括出作者解读的角度。

对生、对死、对名的态度。

(二)、联系课文第六自然段,把握第三、四、五自然段,分析写法,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

人生感悟,具体解读人物——为什么人们不会把他忘记?

1、对生:

第三自然段

(1)文中写了丁玲、郑振铎、鲁迅等,也谈到了梁实秋,分别起什么作用?

衬托、对比中体现瞿秋白选择的伟大。

(2)为什么人们没有把瞿秋白忘掉?

他富有才华(衬托),更重要的是他选择了以天下为己任(博大的心胸)。

引导:投笔从戎(班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杨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

资料:(1)、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但是,假使他的生命溶化在大众的里

面,假使他天天在为这世界干些什么,那么,他总是在生长。虽然衰老病死仍旧是逃避不了,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