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法专题大全.doc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0

古代汉语语法专题第一讲 绪论

一、古汉语的概念和范围。

1、从时间上看,在“五四”以前的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它是通过书面形式保留下来的。

2、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六朝时对佛经的翻译用了当时的口语。文人们也渐渐认识到模仿古人的弊端。其实,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汉语书面语和古白话都与当时的口语联系紧密。

《尚书》,在我们看来似乎是非常难读的,却也只是当时的口语而已。其实,说它难读也不然。我们现在有不少成语都出自《尚书》。如:

若网在纲,有条不紊。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尚书·盘庚》)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尚书·说命上》)玩物丧志,玩人丧德。(《周书·旅獒》)

《史通·杂说》:“晋楚方言,齐鲁俗语,六经诸子载之多矣。”

《史记》中也夹杂着不少方言口语,而《汉书》在语言上却主要是模仿先秦。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语也是在不断地发展着的。而书面语却不愿意发展了。于是,此两者便渐渐有了差异。到六朝时,文人也多不满意作文的一味仿古,所以也开始书写当时的口语。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及至唐代,故白话发展达到成熟期。当时出现了一种说唱形式的,称为“变文”。

(“变文”原称“转变”,原用以宣传佛经故事。常常是一幅图加上一段文字,有些像我们现在的小人书。)

古白话到了宋元明发展到最高阶段。

二、古汉语语法教学体系。

实际上,我们所讲述的,是一种共时的语法。以先秦为基础,兼顾两汉的和古白话。

三、古今语法的主要不同点。语法,包含词法和句法两部分。

词法,是指词的结构和部分变化形态的规则。句法,是指用词造句的规则。

例: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于现代汉语语法相同)

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了)

1、文言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优。

文言中的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复音词。

例:骊(黑马),浸(渐渐),驰(放松),稚(年轻),日(太阳)等。

文言的单音词包括在鲜蛋汉语的复音节词中。

例:蚁(蚂蚁),月(月亮),厌(厌恶),朋(朋友)等。

文言的词组在现代汉语中成为一个复音词。例:

①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虽然:即使这样。

②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汉书·食货志上》)

*然而:即使这样。

还有“然则”等词,也使这样。

2、文言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

*现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也渐渐多了起来,如:很阳光;很男人;中国网,宽天下等。

3、古今词序的不同。

主要表现在宾语的位置上。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有些宾语会被省略,但只是意义上的省略,并非实际就是省略,因为那就是古人说话的习惯。)

用“之”、“是”、“焉”等提宾。

对于“之”、“是”、“焉”,有人认为它们是代词对宾语的复指,也有人为它们是助词的,并无意义。老师认为,它们其实就是助词,作用就是标志着宾语的前置。

例: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傳·僖公四年》)在前置宾语前加上范围副词“唯(惟)”,构成固定格式。例:

①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荀子·不苟》)

②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左传·昭公十五年》)

③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

④麋鹿之与处,猿狖之与居。(韩愈《上宰相书》)

为了强调而使宾语前置。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项羽本纪》)

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不敢畏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后汉书·张衡传》)

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4、兼词。

兼类词,是兼有几种不同词类的词。

而兼词并不同于兼类词。它是指在一个句子中,某一个词同时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功能。

*常见的兼词举例:

[诸]

“之于”的合音。

①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左传·宣公三年》)

②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③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

这里“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合音。其中,“之”为宾语,“于”和后面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处所。

“之乎”的合音。

①盍及其劳且未定也,伐诸?(《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②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③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梁惠王下》)

这里“诸”是代词“之”和语气词“乎”的合音。其中,“之”为宾语,“乎”表示一种疑问的语气。

[叵]

叵是“不可”的组合。“不”是否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