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全).docVIP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62

PAGE

PAGE62

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我国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述了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作用,师生关系等,尤其是教学原则的总结最为突出。

(1)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师导和考试制度

(3)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

(4)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教师观

(5)主张启发式教学

N/OPT1、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无组织,自发或零散;有组织,自觉或系统,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系统,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

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媒介,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

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性格发展的人。

“教师”,指在社会教育活动环境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他们承担着社会教育的主要责任。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是教育活动构成的基本要素。

3)教育媒介: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二)理解

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教育发展的历史

1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相连,教育没有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

特征:1教育具有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

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3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地模仿学习。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后,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

夏代:有学校教育的形态《孟子静心上》)

西周: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国学乡学),形成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政治历史“孝”为本的伦理道德教育),乐(音乐诗歌舞蹈教育),射(射技教育),御(以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书(学字习写的教育),数(简单的数量计算教育)】

春秋战国:显学:儒家墨家。私学发展(孔子弟子三千)

西汉武帝:思想专制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

隋唐:科举,加强对知识分子思想和人格的限制

唐代的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东宫的崇文馆,门下省的弘文馆

宋代:程朱理学(影响至明清):教学材料和科举的依据:四书五经。

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

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被废。

2)古代印度——宗教——婆罗门教,佛教——禁欲修行

婆罗门教,人分四等——僧侣祭司(统治者),刹帝利(统治者)(军事贵族),吠舍种姓(农工商业),首陀罗种姓(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

婆罗门教:教条是指导思想;经曲《吠陀》是教育内容,僧侣是教师,教育活动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佛教,教育上广设庙宇,寺院学府。

3)古代埃及——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中王国:宫廷学校,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中王国后:职官学校: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

文士学校:实用知识

4)古代希腊罗马

奴隶社会教育体系:

雅典教育:身心的和谐发展,目的为培养有文化有修养有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商人。

斯巴达教育: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为主,目的为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和武士

封建社会教育体系:

教会教育:目的培养教士僧侣,内容: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贯穿神学。

骑士教育:培养封建骑士,内容: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3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4近代社会教育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育的世俗化;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520世纪以后的教育

义务教育才能够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发展受到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国家主义特征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

文档评论(0)

aiboxiw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