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肌学.ppt

医学课件:肌学.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课件:肌学汇报人:日期:

肌学概述骨骼肌心肌平滑肌肌病与治疗目录

肌学概述01

肌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肌腱和肌腹组成的结构,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从而产生运动。定义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肌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类。分类肌的定义与分类

肌主要由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是肌的起点,位于骨头上;肌腹是肌的主体,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肌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运动。骨骼肌通过收缩和舒张产生身体的运动;心肌通过收缩和舒张产生心脏的节律性运动;平滑肌则参与内脏的运动。肌的结构与功能功能结构

生理特点肌具有主动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其收缩和舒张的速度和力量取决于肌肉的生理状态和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影响因素肌的收缩和舒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神经系统的控制、肌肉的营养状况、肌肉的疲劳程度等。肌的生理特点

骨骼肌02

骨骼肌的一种,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包括心肌和眼肌。横纹肌平滑肌心肌主要分布在内脏和血管壁,包括呼吸道和消化道。特殊类型的骨骼肌,主要分布在心脏。030201骨骼肌的分类与分布

骨骼肌主要由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位于肌的起点,肌腹位于肌的终点。结构骨骼肌的主要功能是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和维持姿势。功能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

骨骼肌的生理特点通过神经系统对骨骼肌进行控制,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骨骼肌具有较高的耐力,能够持续进行收缩和舒张。长时间或高强度的运动会导致骨骼肌疲劳。休息和营养补充有助于骨骼肌的恢复和再生。可控性耐力性易疲劳性恢复性

心肌03

横纹肌心肌属于横纹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分布心肌主要分布在心脏,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心肌的分类与分布

心肌的结构与功能结构心肌由心肌细胞和间质组成。心肌细胞包括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间质包括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纤维。功能心肌的主要功能是收缩心脏,推动血液流动。工作细胞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控制心脏的节律和强度,自律细胞则负责产生和传导电信号。

心肌具有节律性,能够自动产生电信号并传导到整个心脏,使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节律性心肌能够通过收缩来推动血液流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收缩性心肌具有传导性,能够将电信号从心房传导到心室,从而控制心脏的节律和收缩强度。传导性心肌的生理特点

平滑肌04

根据来源和分布部位,平滑肌可分为分布于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的内脏平滑肌和分布于血管、括约肌等组织的外周平滑肌。分类平滑肌广泛分布于人体各个部位,如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血管、括约肌等。分布平滑肌的分类与分布

结构平滑肌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其肌细胞之间有结缔组织连接,形成肌束和肌束群。功能平滑肌主要负责人体内脏器官的正常运动,如胃肠道的蠕动、呼吸道的扩张和收缩、泌尿生殖道的收缩等。平滑肌的结构与功能

平滑肌具有自主性,即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下,能够自主地产生节律性收缩。自主性平滑肌具有紧张性,即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下,能够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紧张性平滑肌对某些化学物质如乙酰胆碱等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这些化学物质能够刺激平滑肌收缩。对化学物质的敏感性平滑肌对某些激素如肾上腺素等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这些激素能够影响平滑肌的收缩状态。对激素的敏感性平滑肌的生理特点

肌病与治疗05

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药物与毒素肌病的原因与分分肌病具有遗传倾向,如肌营养不良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肌病,如多发性肌炎等。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等可引起肌病。某些药物和毒素可能导致肌病,如青霉素、有机磷农药等。

肌病的症状与诊断症状肌病患者可能出现肌肉疼痛、肌肉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诊断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鉴别诊断需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进行鉴别。

肌病的治疗与预防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注意饮食卫生;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预防

谢谢您的观看THANKS

文档评论(0)

糖糖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