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2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三第1-11课。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形成了多种地域文化,如河北地区的燕赵文化、山西的三晋文化、内蒙古地区的草原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同中有异,异中见同,不断交融,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这反映了

A.诸侯纷争 B.华夏认同观念诞生

C.百家争鸣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形成了多种地域文化……这些地域文化同中有异,异中见同”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多个地域文化中心,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它们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项。

2.中共中央同志强调,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A.天人合一 B.与民休息

C.崇德尚贤 D.天下为公

〖答案〗A

〖解析〗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符合“天人合一”,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符,排除。故选A项。

3.中文里原来并无“塔”字,魏晋以后才造出“塔”字。印度的塔早期多是“覆钵”或“覆盆”式,也就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而中国工匠将这种佛塔形式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创造出各种造型美观、千姿百态的佛塔。这反映了

A.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B.佛教本土化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C.中国墓葬形制深受佛教文化影响

D.宗教信仰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

〖答案〗A

〖解析〗

魏晋以后,随着中国工匠在源自印度的佛塔的基础上创造出各种带有中国特色的佛塔,汉字“塔”应运而生,反映了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A项正确;中国工匠将印度的佛塔形式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推动汉字中产生新文字,不能说明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并且佛教也没有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中国墓葬形制,C项错误;中国的佛塔和汉字“塔”的出现,不能说明宗教信仰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D项错误。

4.“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答案〗C

〖解析〗

北宋末年士大夫“忠君爱国”的伦理观被佛教吸收和应用,反映出佛教融汇了儒学伦理,C选项正确;只有佛教吸收儒学思想,不能得出两者互动的结论,A选项错误;佛教的发展不能体现士大夫普遍崇佛,B选项错误;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与材料不符,D选项错误。

5.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贡献,下列关于造纸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信息纪录、传播和继承 B.“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C.为欧洲工业革命奠定了技术基础 D.于14世纪末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答案〗A

〖解析〗

造纸术的出现和改进,使得纸成为便捷的书写工具,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有利于信息的纪录、传播和继承,故〖答案〗为A项;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蔡侯纸”是对造纸术的改进,排除B项;造纸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造纸术不是欧洲工业革命的技术基础,排除C项;造纸术在八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排除D项。

6.1833年,江苏发生严重水灾,林则徐请求朝廷拨款赈灾,强调“多宽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气”,只有“纾民力,培元气”,才能“安贫保富”。这体现了林则徐

A.“藏富于民”的经济思想 B.“师夷长技”的国家意识

C.“反帝反封”的爱国思想 D.“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多宽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气”“只有‘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