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pdfVIP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行赏析。如李白《蜀道难》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只见蜀道悲鸟哀号,

古木参天,雄飞雌从,林间盘桓,这是诗句所呈现的画面。但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诗句所

呈现的画面上,那么就很难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图。再结合下句“又闻子规啼夜月,愁

空山”,这几句诗歌描写了一派苍凉景象,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里人迹罕至、极尽荒僻。

此处写景目的在于渲染蜀道之艰之险,友人入如此艰险之地,实在让诗人担忧不已。读了

这几句,我们仿佛听到诗人对坎坷人生的深切感叹,感受到他对前途命运的无尽担忧,体

会到他对国势民生的倾心关切。如果不去想象,不去联想,我们会诧异于此处为何进行这

样的景物描写。其实欣赏这几句诗歌,我们只抓住“悲鸟”“古木”“子规”“空山”等意象

展开联想,就不难理解诗句的意境及其表达意图。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大概也正

是基于联想的功能才有此说吧。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

所以在诗歌语言形象中,如果抛却联想的内核,诗歌的意蕴美将会荡然无存,因此我们可

以说联想是暗示作用的内驱力。

(摘编自李清《也谈诗歌语言形象的暗示性》)

材料二: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

《闺怨》)杨柳本来可以引起无数的联想,桓温因杨柳而想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萧

道成因杨柳而想起“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韩君平因杨柳而想起“昔日青青今在

否”的章台倡女……何以这首诗的主人独懊悔当初劝丈夫出去谋官呢?因为“夫婿”的意象

对于“春日凝妆上翠楼”的闺中少妇是一种受情感综和的意象,而杨柳的浓绿又最易惹起

春意,所以经它一触动,“夫婿”的意象就立刻浮上她的心头了。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

也是生生不息的。换一种情感就是换一种意象,换一种意象就是换一种境界。所以诗是做

不尽的。有人说,风花雪月等等都已被前人说滥了,所有的诗都被前人做尽了,诗是没有

未来的了。这般人不但不知诗为何物,也不知生命为何物。说诗已经做穷了,倒不如说生

命已到了末日。

文艺作品都必具有完整性,它是旧经验的新综合,它的精彩就全在这综合上面见出。

在未综合之前,意象是散漫零乱的;在既综合之后,意象是谐和整一的。这种综合的原动

力就是情感。凡是欣赏或创造文艺作品,都要先注意到总印象,不可离开总印象而细论枝

节。比如古诗《采莲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

南,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单看起来,每句都无特色,合看起来,全篇却是一幅极幽

美的意境。不仅汉魏古诗是如此,晋以后的作品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是要在总印象上玩味,决不能字斟句酌。

晋以后的诗和晋以后的词大半都是细节胜于总印象,聪明气和斧凿痕迹都露在外面,这的

确是艺术的衰落现象。

情感是综合的要素,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协调,便可形成完整的有

机体。比如李太白的《长相思》收尾两句“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钱起的《湘灵鼓

瑟》收尾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温飞卿的《菩萨蛮》上阕“水晶帘里颇黎枕,

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我们仔细玩味这些诗词时,并不觉得人事之

中猛然插入物景为不伦不类,反而觉得它们天生成的联络在一起,互相烘托,益见其美。

这就由于它们在情感上是谐和的。单拿“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诗来说,曲终人

杳虽然与江上峰青绝不相干,但是这两个意象都可以传出一种凄清冷静的情感,所以它们

可以调和。如果只说“曲终人不见”,或是只说“江上数峰青”,意味便索然了。从这个例

子,我们可以见出创造是平常意象的不平常的综合,诗要论总印象,以及情感使意象协调

统一种种道理了。

因为有情感的综合,原来似散漫的意象可以变成不散漫,原来似重复的意象也可以变

成不重复。《诗经》里面的诗大半每篇都有数章,而数章所说的话往往无大差别。例如《王

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

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

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三章诗每章都只更换

两三个字,只有“苗”、“穗”、“实”三字指示时间的变迁,其余“醉”、“噎”两字只是为

压韵而更换的,在意义上并不十分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晓敏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