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题试题(含解析).docx

河北省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题试题(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3

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

(1~4题21分)

1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8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与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2)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形象地

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3),正天下之正位,。”孟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4分)

章鱼是一种海洋肉食性动物,以捕食鱼虾为生,由于没有脊椎,章鱼的身体异常柔软,可以灵活地变形,为它的捕食活动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在发现猎物时,章鱼会伪妆成一块长满苔藓的石头藏身在珊瑚的缝隙问,或者把自己塞进海螺壳里潜伏起来,等猜物靠近后,就迅速扑过去,用布满吸盘的触手缠住猎物,注入毒液使其麻痹然后美美地享用一餐。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应改为②应改为

(2)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①潜伏()②麻痹()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D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4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书画作品《松鹤延年》,回答问题。(共6分)

(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图画画面的内容。(3分)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对联“东海白鹤千秋寿,南岭青松万古春”。(3分)

第二部分

(5~20题4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5~6题。(6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緣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感。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关和向往。

C诃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用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圈”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6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14分)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少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选文有删节)

①迥异:相差根远。②开:开导,启发。③古奥:古指深奥,不容易理解。④倍蓰(xǐ):数倍。⑤影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⑥时文: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利学应试之文。⑦华:花。⑧诡辩:荒谬邪僻。⑨《左》《国》:《左传》《国语》。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曹:辈。?拱璧:大壁,泛指珍宝。?义蕴:内在的意义。?发越:散播。?举:举出。?去:距。?枵腹:腹中空虚。?极:通“亟”,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时文固不可不读

固:

(2)若朝华夕落

若:

(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

尽:

(4)然后思通其义蕴

通: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