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提纲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VIP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提纲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通过学习掌握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主要制度;通过学习掌握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和监察等制度,学会用辩证的、发展的视角看待政治制度的演变。

2.感受中国政治制度文明的源远流长与东方特色,认同有效政治制度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中国古代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选官制度

官员考核监察制度

输送人才

管理人才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时期

选官制度

标准

方式

西周

世卿世禄制

血缘

世袭

春秋战国

军功爵制

军功

立军功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律令

向官员学习律令

西汉

察举制和征辟制

德才名望

地方举荐、中央征召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家世门第

地方举荐,评定授官

隋唐至明清

科举制

考试成绩或才学

考试

①选拔标准:由重家世门第到重学识才能②选拔方式:由推荐到公开考试

③选拔形式:逐渐走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出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先秦、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

西周至春秋:世官制(也称为:世卿世禄制度)

特点:官位世袭(贵族政治垄断和特权)

影响:贵族世代垄断高官。(血缘)形成贵族政治。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局限性:重血缘、轻才能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诗经》

春秋战国:荐举功劳制

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的需要。

含义:荐举(自荐和他荐)功劳制(军功爵制)

标准:才能军功大小

影响: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世官制取消。

材料一:李悝相魏文侯时说:“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刘向《说苑》

材料二:秦时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宗族非有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级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韩非子·定法》

(三)秦统一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军功爵制、文法吏)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

(四)两汉:察举制

常科(岁举)

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

孝廉、茂才

特科

有具体标准但没有固定时间

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

察举制在形式上吸收了荐举的因素,但又有两大变化:

一是察举的权力掌握在皇帝和各级主要长官手中,察举的科目是由皇帝制定,被察举的人必需以信奉或践行儒家思想为主。二是察举有固定的时间、地域、名额规定。

意义:察举制度最大限度地将社会上优秀人才集中到政府体系中,巩固统治。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系统完整的选官制度是从两汉的察举制度开始的。

材料一:汉高祖曾下诏求贤,要求“其有称明德者,御史、中执法、郡守必身劝勉,遣诣丞相府,署其行、义及年。有其人而不言者,免官。”——杜佑《通典》

材料二:汉文帝十五年令“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并由文帝亲自考核。

——班固《汉书》

材料三:“元光元年(前134)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人。”——《汉书?武帝纪》

(五)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背景:汉末动乱,豪强名士控制了地方选人权。

开始:220年,魏王曹丕开始推行

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标准:家世、道德和才能→只看家世。

评价:将选官权收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门阀士族垄断用人权,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

原因:①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积极要求参政。②为加强中央集权。③九品中正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特点:科举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制举:皇帝自设科目和常举:每年举行)

形成: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设置进士科(创立)(符合条件者:“投牒自进”)

发展完善:两宋,①誊录与糊名,②“取士不问家世”,③科举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

影响:扩大官吏来源,巩固统治,稳定社会。提高官员素质,促进儒家文化的传播。

标准由出身门第变为以文化考试为主,考试逐渐居于选用官制度的中心环节。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元朝:科举制时断时续

元仁宗时实行科举制度,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复兴元朝。至大四年(1311年)下诏规定汉人职官子孙承荫,需考试一经一史,考试合格者直接任职,免去见习期。蒙古和色目职官子孙承荫者可以选择考试,通过考试的人授官时比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