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导读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化的新探索.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导读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化的新探索.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化的新探索——《反杜林论》写作背景一《反杜林论》写于1876年9月到1878年6月初,1878年7月以《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为题,以单行本形式在德国莱比锡出版。《资本论》出版之后,杜林在1867年《现代知识补充材料》杂志第3卷第3期上发表评论,歪曲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就决定批判杜林。1874年11月,杜林的著作《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出版;1875年2月,其《哲学教程》出版。在这两部著作中,自命为社会主义信徒的杜林对马克思主义展开激烈的批判,并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引起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写信给恩格斯,希望他在《人民国家报》上反击杜林,对杜林进行系统的批判。因此,恩格斯中断了《自然辩证法》的写作,展开对杜林的批判。《反杜林论》引论与第一编基本上写于1876年9月至1877年1月,以《欧根·杜林先生在哲学中实行的变革》为题发表在1877年1月-5月的《前进报》上;第二编基本上写于1877年6月-8月(最后一章“《批判史》论述”是马克思写的),以《欧根·杜林先生在政治经济学中实行的变革》为题,发表在1877年7月-12月的《前进报》上;第三编基本上写于1877年8月至1878年4月,以《欧根·杜林先生在社会主义中实行的变革》为题,发表在1878年5月-7月的《前进报》附刊上。1880年,应拉法格的要求,恩格斯把引论的第一章、第三编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改写为一本独立的著作——《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同年,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题,以法文形式在法国巴黎出版。篇章结构二《反杜林论》的主体由引论、第一编哲学、第二编政治经济学、第三编社会主义构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系统论述。哲学部分的篇章结构为:(1)“三分类。先验主义”“四世界模式论”,批判杜林哲学的原则和一般世界模式理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统一性观点;(2)“五自然哲学。时间和空间”“六自然哲学。天体演化学,物理学,化学”“七自然哲学。有机界”“八自然哲学。有机界(续完)”,批判杜林的自然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3)“九道德和法。永恒真理”“十道德和法。平等”“十一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批判杜林的历史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4)“十二辩证法。量和质”“十三辩证法。否定的否定”,批判杜林的辩证法思想,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5)“十四结论”,总结第一编的内容。观点提示三第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虽然世界的存在是世界统一性的前提,但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而在于它的物质性。杜林的“一般世界模式论”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并将存在作为一个概念来思考,不仅不能赋予一切对象共同的或非共同的特性,而且犯了从思维出发的唯心主义错误。第二,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与形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思维方式不同,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时,是从它们的联系、运动、产生与消失的过程去考察的。辩证法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看作一个整体,揭示其运动的普遍规律。现代唯物主义自觉地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辩证法并将之转变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第三,人的思维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统一。从人类的个体来看,思维是非至上的;从人类的全体来看,思维又是至上的。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看待“人”。从现实的人出发,就思维的本性、使命、可能性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无限的;就思维的每一次实现情况来说,人的思维则是非至上的、有限的。人的思维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统一,这个统一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第四,没有凌驾于历史和民族差别之上的永恒不变的道德与法。没有永恒不变的、超越一切历史时代的道德与法,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其各自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定。同样,善与恶的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也不相同,有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杜林所设想的两个完全平等的人及其平等的意志构成道德的基本形式,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近代以来的思想家正是借助于这种抽象的人性来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天然合理性的。从方法论上来说,杜林从对象中构成对象的概念,然后再颠倒过来,从概念出发来衡量对象,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第五,暴力不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暴力要想占有某种东西,首先要有能被占有的东西,财产必须先由劳动生产出来,然后才能被掠夺与占有。因此,暴力虽然可以改变占有状态,但不能创造私有财产本身,所有权是以占有由劳动创造出来的生产资料为基础的。即使就暴力本身来说,它与武器的生产也密不可分,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llk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文库主要涉及建筑、教育等资料,有问题可以联系解决哦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330203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