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一节病人和病人的角色第二节病人的心理需要第三节病人常见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第四节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疾病阶段病人的心理特点第五节临床病症及治疗病人的心理特点第一节病人和病人角色病人指各种疾病患者,包括那些只有“病感”的患者,即虽有病痛的症状和感觉,但未发现躯体病理改变的人。角色是社会期待的行为模式。每一种社会角色都具有相应的特征,享有某些权利。一、病人的权力(一)享受医疗服务的权利(二)被尊重的权利(三)免除或部分免除社会责任的权利(四)保守个人秘密的权利二、病人的义务病人除了享有一定权利外,同时,社会也要求他们承担一定的义务。病人的义务包括寻求有效的医护帮助,认真遵守医嘱,饮食控制、休息乃至改变生活方式,遵守医疗规章制度,在医疗过程中与医护人员全面合作。恰当的病人角色有助于医、护患关系的建立和医疗工作的开展。三、角色适应(一)病人角色却如(二)病人角色强化(三)病人角色消退(四)病人角色恐惧(五)角色假冒(六)角色认同差异病人角色适应不良在多数病人身上都会发生,医护人员对此要有所理解和思想准备,注意引导和解决这类问题。第二节病人的心理需求病人心理是指个体患病后,围绕“病人”的特定概念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现象。人一旦生病,其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社会功能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这种变化可成为强烈的信号,冲击病人的内心世界,加上病痛的体验,会改变病人的心理和行为。一、主要内容(一)安全的需要安全是个体生存本能的需要。生命的安全保障是病人最迫切的需要,也是病人求医的目的。(二)舒适的需要由于舒适是一种主观感觉,不同的个体因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背景的不同,对舒适的解释和体验有很大差异。(三)归属的需要病人生病前一般都具有多种社会角色,其归属和爱的需要可从多方面获得满足。(四)尊重的需要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特别是医务人员对病人的态度。尊重和自尊的需要若不能满足,会使病人产生自卑和无助感,或导致不满和愤怒。医护人员应处处注意尊重病人维护病人的自尊心。对病人应礼貌称呼,切忌以好、床号代替姓名。(五)信息的需要一个人生病后,尤其是身患重病时,信息需要的内容会发生转移。当疾病得到控制,病人处于恢复期,其信息需要的内容会恢复和扩大。护士应理解病人,了解不同的病人在不同疾病阶段中最重要的信息,并予以恰当的满足。(六)刺激的需要适度的刺激对机体健康有积极影响,对康复期间的病人尤为重要。二、特点(一)需要内容的错综复杂性(二)主导需要的不稳定性(三)心理需要的特异性第三节病人常见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人在患病的情况下,不仅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改变,而且认知、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乃至对人格特征产生严重影响。心理行为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形成明显的心理问题,影响疾病的诊治,护理和病人康复。一、常见的心理变化(一)认知功能的变化(二)情绪的变化1、情绪活动的强度的变化2、情绪活动的稳定性(三)人格变化和意志行为变化一般认为,人格具有稳定性的特点,然而稳定是相对的,在某些条件下(例如患病),一个人的人格也可发生变化。二、常见的心理问题(一)焦虑心理1、期待性焦虑2、分离性焦虑3、阉割性焦虑(二)恐惧心理恐惧与焦虑的区别在于恐惧是有比较具体的危险或威胁不存在时,恐惧也就消失。(三)抑郁心理抑郁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常与病人的可能丧失和实际丧失有联系。产生抑郁的原因包括:1、多见于危重病人或有严重丧失的病人。2、病情加重时会产生忧郁。3、易感素质者更易产生忧郁。4、病理生理因素。(四)孤独感(五)依赖心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