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系统知识体衣和足衣.pdfVIP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服系统知识--体衣

体衣

《释名释衣服》云:“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芘寒暑也。下曰裳;裳,

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按裁制方式大致可分为3类:

上衣下裳制(衣裳类)

上下连裳制(深衣类)

上下通裁制(通裁类)

(一)上衣下裳制:

上衣下裳制是华夏民族最先的服制,为了表示尊重传统,后世最高级别的礼服一直是

衣裳制;后世男子的服制由于后来出于行动方便的内在缘由逐渐向一体式进展,而不需要

太多活动的女子,则专门大程度上保留了古老的衣裳制——不明白如此的试探有无道理。

1.上衣

衣裳制的“衣”即上衣,礼服上衣一般是交领大袖,女子服装的上衣多为襦、衫、袄、

半臂,袿衣等。

襦:《说文》曰:襦,短衣也。故此,襦的长度最长也一般在膝盖以上。不过,很多人

有一种误解,有汉服研究者以长短来区别襦、衫、袄等上衣,将襦概念为“短小的上衣”,

是有失严谨的。实际,襦的“短衣”是与“深衣”相对而言的。深衣长至踝部,襦与之相

较,的确是短衣。

襦有长短之别。长襦称褂,僮仆的长襦叫裋(Shù),短襦又叫“腰襦”,可能也叫“小

襦”。《孔雀东南飞》有:“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杜甫《别李义》有:“忆昔初见

时,小襦绣芳荪。”

襦也有单复之分。单层襦近乎衫,复层襦则近袄。襦是庶民的常服,深衣只作为他们

的礼服。

衫:作为上衣的衫,衣型多样,有作为内衣的短小的衫,也有作为外衣的长大的衫。衫,

一般是单层。

《说文新附》:“衫,衣也。”《释名》:“衫,芟也,芟无袖端也。”袖端(即今舞

台上古装的“水袖”)。马缟《中华古今注》:“古妇人衣裳相连。始皇元年,诏宫人及近

侍官人皆服衫子。亦曰半衣,盖取便于侍奉。”不过,后代的“衫”的名称也开始泛了起

来。也指长衫。如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已是指

官服了。

袄:一般是指有衬里的上衣,如:一面一里两层的夹袄、里面之间加絮料的棉袄。袄

的名称最先出现于南北朝时期,隋代的缺胯袄子用作武官制服,并于唐朝传入日本。

宋朝出现“旋袄”,衣制有些像今天的短大衣,齐膝、对襟,直领下两条窄花边,称

“领抹’”,前后左右开叉,起舞尤其旋转时,四片裙摆张开旋转,故名旋袄。

裲(liang)裆:“裆”(dang),也写作当;又称裲裆、两当。《释名》:“裲裆,其一

当胸,其一当背也。”主如果妇人的贴身衣物,来自于胡服。《仪礼乡射礼》提到的“韦

当”,郑注曰:“直(值)心背之衣曰当。”可见裆类似今天的背心、马甲。但肩部稍宽。

袿(gui1)衣:刘熙《释名》:妇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广下狭如刀圭也。长衣,大

袖,交领,右衽,左右身侧在腰以下有连缀的缘饰。清朝学者任大椿《深衣释例》曰:“袿

乃缕缕下垂如旌旗之有裗,即所谓杂裾也。郭璞注:“衣缕也。齐人谓之挛。或曰袿,衣

之饰。”则袿衣的垂饰为丝质,且如“裗”如“缕”。司马相如《子虚赋》:蜚襳垂髾。《汉

书》卷七《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襳,袿衣之长带也;髾,谓燕尾之属,皆衣上假

饰也。”

(*诸于:“诸于”,也作“诸衧”,是汉史中一种颇引人注意的服装。西汉宣帝时,

为太子选美,王政君因着“绛缘诸于”而入选。诸于一度因“是男服仍是女服”而争辩不

休,以为曾经有过男女通用。也被以为也属于袿衣一类,只是下垂的缘饰不太一样。)

2.下衣

下衣主要有裙裳和胫衣两类,也包括襜(帷裳)、蔽膝等附属。

(一)裳/裙

裳在《说文》为“常”的异体字:“常,下裙也。”《释名》又说:“裙,下裳也。常、

裙二字互训,其实能够以为:裳一般偏向于统称,而裳往往就是裙。裙,也作“帬”,《释

名》中还说:“裙,群也,联接群幅也。”《仪礼丧服》郑注:“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

以七幅围绕下体,古代帛幅窄,只有二尺二。七幅计十尺四寸。古代尺短,即便如

此,

文档评论(0)

166****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