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信号通路.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文案

常见的几种信号通路

1JAK-STAT信号通路

1)JAK与STAT蛋白

JAK-STAT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条由细胞因子刺激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细胞的增

殖、分化、凋亡以及免疫调节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与其它信号通路相比,这条信号通

路的传递过程相对简单,它主要由三个成分组成,即酪氨酸激酶相关受体、酪氨酸激酶JAK

和转录因子STAT。

(1)酪氨酸激酶相关受体(tyrosinekinaseassociatedreceptor)

许多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来传导信号,这包括白介素2?7(IL-2?7)、

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H(生长激素)、EGF(表皮生长因子)、

PDGF(血小板衍生因子)以及IFN(干扰素)等等。这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细胞膜上

有相应的受体。这些受体的共同特点是受体本身不具有激酶活性,但胞内段具有酪氨酸激酶

JAK的结合位点。受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与之相结合的JAK的活化,来磷酸化各种靶蛋

白的酪氨酸残基以实现信号从胞外到胞内的转递。

(2)酪氨酸激酶JAK(Januskinase)

很多酪氨酸激酶都是细胞膜受体,它们统称为酪氨酸激酶受体(receptor

tyrosinekinase,RTK),而JAK却是一类非跨膜型的酪氨酸激酶。JAK是英文Januskinase

的缩写,Janus在罗马神话中是掌管开始和终结的两面神。之所以称为两面神激酶,是因为

JAK既能磷酸化与其相结合的细胞因子受体,又能磷酸化多个含特定SH2结构域的信号分

子。JAK蛋白家族共包括4个成员:JAK1、JAK2、JAK3以及Tyk2,它们在结构上有7个

JAK同源结构域(JAKhomologydomain,JH),其中JH1结构域为激酶区、JH2结构域

是“假”激酶区、JH6和JH7是受体结合区域。

(3)转录因子STAT(signaltransducerandactivatoroftranscription)STAT被称为“信

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顾名思义,STAT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上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目前已发现STAT家族的六个成员,即STAT1-STAT6。STAT蛋白在结构上可分为以下几

个功能区段:N-端保守序列、DNA结合区、SH3结构域、SH2结构域及C-端的转录激活

区。其中,序列上最保守和功能上最重要的区段是SH2结构域,它具有与酪氨酸激酶Src

的SH2结构域完全相同的核心序列“GTFLLRFSS”。

2)JAK-STAT信号通路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与其它信号通路相比,JAK-STAT信号通路的传递过程相对简单。信号传递过程如下:细胞

因子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分子的二聚化,这使得与受体偶联的JAK激酶相互接近

并通过交互的酪氨酸磷酸化作用而活化。JAK激活后催化受体上的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修

饰,继而这些磷酸化的酪氨酸位点与周围的氨基酸序列形成“停泊位点”(dockingsite),

同时含有SH2结构域的STAT蛋白被招募到这个“停泊位点”。最后,激酶JAK催化结合

在受体上的STAT蛋白发生磷酸化修饰,活化的STAT蛋白以二聚体的形式进入细胞核内与

靶基因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值得一提的是,一种JAK激酶可以参与多种细胞因子的信

号转导过程,一种细胞因子的信号通路也可以激活多个JAK激酶,但细胞因子对激活的STAT

分子却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例如IL-4激活STAT6,而IL-12却特异性激活STAT4。

2p53信号

1)p53基因的发现

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1979年,Lane和Crawford在感染了SV40

的小鼠细胞内分离获得一个与SV40大T抗原相互作用的蛋白,因其分子量为53kDa,故

而取名为p53(人的基因称为TP53)[3]。起初,p53被误认为是癌基因,直到上个世纪

90年代,人们才认识到引起肿瘤形成或细胞癌变的p53蛋白是p53基因的突变产物。野生

型p53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它是细胞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11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