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完整版).pdfVIP

中国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完整版).pdf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完整版)

一、背景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糖监测的结果有助于评

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随访病情的变化,

以及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血糖监测

的基本形式,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平均水平的

金标准[1]。但无论是HbA1c还是SMBG,自身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HbA1c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对于治疗调整后的

血糖评估存在血糖评估存在延迟效应延迟效应,同时HbA1c难以反映患者血糖波动的特征,

也不能精确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风险。而SMBG无法精细反映全天血糖的波

动变化。因此,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通常称之为动态血糖监测,即CGM)

技术成为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并逐渐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和应

用。

为了充分发挥CGM技术的优势,规范临床应用,包括适应证、监测

数据的准确性评判、监测结果的阐释及如何指导临床实践,2009年12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并发布了首部《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

指南》,为CGM的规范化应用提供了依据[2]。其后三年,由于实时CGM

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同时国内学者发表了许多为同行认可并具有借鉴意

义的研究成果,因此,该指南于2012年进行了更新,发布了《中国动态

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3]。2012年版CGM指南增加了

来自中国人群的最新研究证据,并增加了实时CGM的内容,强调了使用

CGM技术应有明确的临床诊疗目的、严格掌握适应证、对监测结果要出

具正式规范的监测报告并充分利用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实践。指南的颁布和

修订有效推动了我国CGM技术的规范应用和临床研究的开展。

国际上,2010年10月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ofClinicalEndocrinologists,AACE)发布了《关于持续葡

萄糖监测技术的专家共识》[4],2011年10月美国内分泌学会联合糖尿

病技术协会及欧洲内分泌学会制定了《内分泌学会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

用指南》[5]。随着更多CGM相关临床证据的产生,国际指南和共识也不

断更新,如2016年2月AACE与美国内分泌学院(AmericanCollegeof

Endocrinology,ACE)发布了《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共识》[6]和《门

诊糖尿病患者葡萄糖监测共识》[7],2016年11月ACE与欧洲内分泌学

会发布了《糖尿病技术-成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和持续葡萄糖监测指

南》[8]。因此基于国际指南的更新和国内研究的发展,有必要对我国现有

CGM指南进行再次修订,以便使新的临床证据能更快地转化到临床工作

中去。为此,2017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充分参考和吸收国际研

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同行的研究数据,对《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

应用指南(2012年版)》进行修订。

二、CGM技术简介

从血液流向的角度来看,静脉血来自毛细血管血。毛细血管与器官组

织细胞的联系在于组织间液。组织间液内葡萄糖的积聚是糖尿病患者血糖

升高的基本发病机制。认识组织间液葡萄糖水平的日内波动和日间波动态

势具有更高的价值[9]。因此,实现人体组织间液葡萄糖水平的持续监测,

是糖尿病患者监测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一项里程碑式突破。CGM是指通过

葡萄糖传感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变化的技术,与SMBG相

比,CGM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发现不易

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检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表1)[10]。CGM系统于

1999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11],2001年获我国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hina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CFDA)批

准并应用于临床及研究中。CGM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