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第二章-中国法律的历史沿革.ppt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第二章-中国法律的历史沿革.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中国传统法律的历史沿革;法家思想及其实践的失败

故事一:子产铸刑书

故事二:李悝变法与《法经》

故事三:商鞅变法与秦国法制

新儒学思想的产生及其对中国法律的影响

故事四:汉武帝的“文治”

故事五:《唐律疏议》的故事

故事六:宋明清朝法律的特点;故事一:子产铸刑书;子产

郑国贵族,与孔子同时。他是郑穆公的孙子,所以又称他为公孙侨、郑子产。公元前543年到522年执掌郑国国政,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政治家。;公布成文法的原因: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

生产力开展导致经济制度发生变化

田制改革成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兵制改革加速了阶级关系的变化

礼崩乐坏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结束了“刑不可知,那么威不可测”的奴隶制法制秘密状态。

标志着奴隶制法制的解体和封建制法制的诞生。;故事二:李悝变法与《法经》;李悝〔前455年-前395年〕

又名李克,战国时魏国人,李悝在魏文侯时,任相10年,主持变法,是战国初期法家的始祖。《汉书·艺文志》有《李子》32篇,列为“法家”之首,可惜书已失传。;一、李悝变法的内容

李悝〔kui〕担任魏相后实施变法,在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经济上尽地力之教、实行“平籴法”;在法律上制订《法经》。;二、《法经》的内容共六篇:

盗法:是涉及公私财产受到侵犯的法律;

贼法:是有关危及政权稳定和人身平安的法律;

囚法:是有关审判、断狱的法律;

捕法:是有关追捕罪犯的法律;

杂法:拾遗补缺,是有关处分狡诈、越城、赌博、贪污、淫乱等行为的法律;

具法:是规定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那么的法律,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那么局部。其他五篇为“罪名之制”,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分那么局部。;三、《法经》的特点

以镇压盗贼为首要任务;

重刑主义思想;

诸法合体;

改刑为法。

;四、《法经》的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比较完善的封建法典。

《法经》出现后,魏国一直沿用,后由商鞅带往秦国,秦律即从《法经》脱胎而成,汉律又承袭秦律,故《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战国时期各国变法:

〔魏〕李悝变法

〔赵〕公仲连改革

〔楚〕吴起变法

〔齐〕邹忌改革

〔韩〕申不害改革

〔秦〕商鞅变法——集大成;商鞅和韩非是法家“法治”理论的初创者和集大成者。;故事三:商鞅变法与秦国法制;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卫国人,又称卫鞅、公孙鞅。因在秦国变法有功,被封为商君,史称商鞅。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在秦执政约二十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根底。;商鞅变法,改定秦律:

〔1〕社会治理:改法为律,轻罪重罚〔连坐〕。

〔2〕社会经济:农战,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制军爵律〔《分户令》〕。

〔3〕行政建置:置县迁都,统一度量衡。

〔4〕思想文化:焚毁诗书,禁止游宦。;商鞅“改法为律”的历史影响;;商鞅被车裂

太子犯法,商鞅对太子的师傅公子虔等用刑。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揭发商鞅“欲反”,秦惠王要逮捕他,他回到封地商邑发兵抵抗,因寡不敌众被秦兵杀死,死后被处以车裂刑罚。;;;秦朝的疆域;《睡虎地秦墓竹简》(云梦秦简)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11号墓出土。

;秦朝法制概要;秦朝法律仍以传统法家思想为指导;二、“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

1、君主立法权统一:“法令出一”

2、全国法律统一: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3、全国司法统一

4、法律解释、教育统一: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三、“重刑轻罪”、“严刑峻罚”

消极后果:

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1、法自君出,君主独断。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使皇帝成为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于一身的最高主宰。

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权威,是秦朝立法、司法的首要原那么。;2、以法为本,严刑峻罚。

“法治”和“重刑”是法家的根本主张。从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秦始皇执政以后,把法律、法令推到治国的最高位置,长期的法治使法律、法令在秦朝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权威性。

“法治”,“重刑”也是秦朝法律制度的根本特色。

;3、治道运行,皆有法式。

为实行“法治”,秦朝统治者极为注重立法工作,立法的范围不断扩大,法律标准也越来越细密。从现存的历史资料看,秦朝的法律包括刑事、民事、经济、行政、诉讼等各大类,内容涉及军事、外

文档评论(0)

199****80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相信自己,相信明天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