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仁人之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高二语文精品随堂课件教案(.pdfVIP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仁人之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高二语文精品随堂课件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仁人之心》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习《大学之道》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清文意,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审美鉴赏与创造

品味《孟子》善用比喻、对比的论证风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大学之道》中的“三纲“八目”,并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意,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言句式。

2.品味《大学之道》中层层递进的论证方法,

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自读研讨

教学要点:合作探究学习《大学之道》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比较阅读落实群文学习任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就是这株大树的根,先秦诸子的思想

学说就是这株大树上的绚丽繁花,而儒家思想就是繁花中最耀眼的一朵。它绚丽于“明明德、

亲民、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它绚丽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悯人情怀。儒家思想博大精

深,今天我们一起掀开它美丽面纱的一角,去感受它的魅力。

(设计意图: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用散文的语言称赞传统文化,称赞儒家文化,激发学

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圆读文章、探究文意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了解作者

1、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孟子及其思想学说。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国人,成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成为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与孔

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其进步性和认识论上所达到的高度在先秦诸子

中是罕见的。

孔子与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这一时期,私学兴起,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针对社

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激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于是出现了诸子百

家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各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

互学习和借鉴。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

非常深刻的影响。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儒家

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

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

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社会实际,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的主张。孟子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重要的意义。孟子

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民心向背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不忍人之心”,若看见小孩将要掉入井中,并不因为交

情、声誉等利害关系去救人,而因为内心“善”的本质自然流露去救人。孟子认为“善”的本

质分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为“四端”。“端”是起点的意思,孟子认为只要努力

地扩充四端,即道德实践,就可成就德性。然而,既然“善”早已存在心中,还有人行恶,孟

子认为人之所以不善,是因为受到私欲的蒙蔽,他认为人应该放弃私利,保存仁义。

2.点名介绍查阅到的《礼记》相关资料。

《礼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成书于汉代,为西汉

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共四十九篇,书中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

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章法谨严,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十三经”之一。自东汉

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

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

养,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接触过孟子的作品,对孟子及其学说有些了解,布置预习的目的是

温故知新:学生对《礼记》了解不多,提前布置预习,让学生动手查阅,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1.听朗读录音,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2.学生自读课文,培养语感。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意。

4.分小组共同疏通文意,整理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5.指定学生翻译课文,教师适时点拨更正。

四、细读课文,探究文意

1.学生

文档评论(0)

yaning59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