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真情假意论祭文.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真情假意论祭文

——韩愈《祭十二郎文》之我见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祭文中的千古绝调,这篇文章怎样教授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深入了解祭文的特点,了解韩愈这篇文章的独特魅力。学习了黄玉峰先生的《上课的学问》中的理念之后,我准备在这节课中进行尝试。黄先生一再强调要利用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非常重视知人论世,设身处地地走进作者,将文本中的形象原来为真实场景中的人,将作者此时此地此刻的处境让学生有切身之体会。

《祭十二郎文》我之前一般的教学思路比较简单粗略,一般分为三个环节,文言知识占一课时。第二课时主要分析两点,一是这篇祭文都包含哪些情感?二是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文句谈谈对自己最有触动的话语。这样的教授方式无疑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走进韩愈的内心,并不能真正地了解作为祭文,这篇文章的独特魅力。

在处理完基础知识后,为了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了解韩愈的真实内心感受,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韩愈为何要远具?他此时在什么地方?他此时多大年龄?此时韩愈36岁,此时韩愈仕途坎坷辗转多地后又回到长安追求理想。

我说这两年自己也经历过一些亲人的去世,自己的姨妈两周前去世,自己的婶子前年去世,自己的奶奶去年去世,等等。自己难免悲痛,可是一般人在几天后或者一两周后也就平复了内心的痛苦,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亲人去世,难免悲痛,可是只是叔侄关系,韩愈为何如此悲痛?细读文本,你觉得有哪些原因?

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纷纷从文中找出令韩愈特别悲痛的特别之处?

教师总结

悲家世不幸少孤兄殁两世一身

悔旅食京师三聚三别聚少离多

疑死讯非真少殁长存死因不明

恨情不可终吊慰改葬教养遗孤

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对此时此刻的韩愈哪种内心的悔恨自责,那种异于常人的痛苦有了一种深深地同情和理解。

然后为了更深地理解这篇祭文的独特之处,我找了一篇《诸葛亮吊周瑜》的祭文,让学生比较阅读。两者都为祭文,有何异同点,那篇更感人?

诸葛亮吊周瑜:比较两篇祭文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蒸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学生很感兴趣,原来大多数祭文都是像诸葛亮这样四字句押韵,大都回忆逝者的丰功伟绩,而且诸葛亮的祭文表面上十足的悲痛,其实十足的做作,是为了政治需要的作秀,十足的虚情假意,孔明过江吊丧活动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显示了才华。在东吴君臣面前充分展示了蜀相的学富五车和文韬武略。二是展示了人格。在诸葛亮祭拜后,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鲁肃见诸葛亮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可见,孔明是大获全胜。三是消除隔阂。本来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甚至周瑜部下有杀诸葛亮为公瑾报仇的情绪。通过声泪俱下的哭诉和对亡人的不凡事迹列举评价,诸葛亮实现了化解仇恨、消除隔阂、继续联吴抗曹的目的。

可是韩愈的文章却别具一格,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模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亲情。

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这种自由化的写作形式,使作者如同与死者对话,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之情,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作者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把此文同韩愈以前和以后其他许多祭文比照读读,就会产生这样一个感觉:其他那些祭文,祭的是“死人”,文中内容大多是赞颂死者的功业或德行,俨如对死者一生的评论,祭的是死者,实际上是讲给其他活着的人听。旧时祭文的写法大多如此公式化,所以为人传颂的不多。此文则不然。它写的全是作者同十二郎之间的个人家常琐事,通篇没有一句专门赞颂的话(只在行文中顺带提到伯兄的“盛德”和十

文档评论(0)

135****72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