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递质受体与疼痛感知.pptx

神经递质受体与疼痛感知.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递质受体与疼痛感知

神经递质受体与疼痛信号传递

NMDA受体与疼痛感知

AMPA受体与疼痛感知

钙离子通道与疼痛感知

神经肽与疼痛感知

阿片类药物与疼痛感知

大麻素类药物与疼痛感知

疼痛感知的分子机制ContentsPage目录页

神经递质受体与疼痛信号传递神经递质受体与疼痛感知

神经递质受体与疼痛信号传递疼痛信号传递的种类与特点1.疼痛信号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疼痛通常是由组织损伤引起的,通常持续时间不超过三个月。慢性疼痛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可由组织损伤、炎症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2.疼痛信号可通过不同的途径传递。急性疼痛信号通常通过Aδ和C纤维传递,而慢性疼痛信号则可以通过Aδ、C纤维或无髓鞘C纤维传递。3.疼痛信号的传递速度也各不相同。急性疼痛信号的传递速度较快,通常在几毫秒内就能达到大脑。慢性疼痛信号的传递速度较慢,通常需要数分钟或数小时才能到达大脑。神经递质及其分类1.神经递质是指能传递神经信号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可以分为两大类: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2.兴奋性神经递质是指能增加神经元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如谷氨酸、天冬氨酸、乙酰胆碱、多巴胺等。3.抑制性神经递质是指能降低神经元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如甘氨酸、GABA、血清素等。

神经递质受体与疼痛信号传递神经递质受体及其作用1.神经递质受体是指能与神经递质结合并产生相应生理效应的蛋白质分子。神经递质受体可分为两大类:离子型神经递质受体和G蛋白偶联神经递质受体。2.离子型神经递质受体是指能直接调节离子通道开放或关闭的神经递质受体,如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GABA受体等。3.G蛋白偶联神经递质受体是指能通过G蛋白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神经递质受体,如α-肾上腺素能受体、β-肾上腺素能受体等。

神经递质受体与疼痛信号传递疼痛信号的传递途径1.疼痛信号的传递途径可分为外周通路和中枢通路。外周通路是指疼痛信号从疼痛感受器传递到脊髓或脑干的神经通路。中枢通路是指疼痛信号从脊髓或脑干传递到大脑皮质的神经通路。2.外周通路包括伤害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和脊髓或脑干中的神经元。伤害感受器是指能将组织损伤的机械、热、化学或其他刺激转化为电信号的神经末梢。传入神经纤维是指将伤害感受器接受到的电信号传送到脊髓或脑干的神经纤维。3.中枢通路包括脊髓中的背角神经元、丘脑中的疼痛中枢和大脑皮质中的疼痛感受区。背角神经元是指接受传入神经纤维传入的疼痛信号并将其传递到丘脑疼痛中枢的神经元。丘脑疼痛中枢是指处理疼痛信号并将其传递到大脑皮质疼痛感受区的神经元。大脑皮质疼痛感受区是指接收丘脑疼痛中枢传入的疼痛信号并产生疼痛感觉的神经元。

神经递质受体与疼痛信号传递疼痛信号的调节1.疼痛信号的调节可分为外周调节和中枢调节。外周调节是指在疼痛信号传递的初始阶段,通过外周组织或神经元对疼痛信号的调节。中枢调节是指疼痛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后,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信号的调节。2.外周调节包括伤害感受器的适应、传入神经纤维的传导阻滞和脊髓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伤害感受器的适应是指伤害感受器在受到持续刺激后,其对刺激的反应会逐渐减弱。传入神经纤维的传导阻滞是指传入神经纤维在受到损伤或挤压后,其传导疼痛信号的能力会受到抑制。脊髓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是指脊髓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如GABA或甘氨酸,可以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3.中枢调节包括皮质-脊髓通路、丘脑-脊髓通路和脑干-脊髓通路。皮质-脊髓通路是指大脑皮质通过皮质-脊髓通路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丘脑-脊髓通路是指丘脑通过丘脑-脊髓通路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脑干-脊髓通路是指脑干通过脑干-脊髓通路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

NMDA受体与疼痛感知神经递质受体与疼痛感知

NMDA受体与疼痛感知NMDA受体与慢性疼痛1.NMDA受体过度活化是慢性疼痛的重要机制之一。当组织损伤或炎症发生时,NMDA受体被激活,导致钙离子大量涌入神经元,引发一系列细胞内信号传导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疼痛信号的产生和传导。2.NMDA受体拮抗剂可有效缓解慢性疼痛。通过阻断NMDA受体的活性,减少钙离子内流,抑制疼痛信号的产生和传导,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3.NMDA受体拮抗剂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NMDA受体拮抗剂已被证明对多种慢性疼痛有效,如神经病理性疼痛、纤维肌痛和关节炎疼痛等,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NMDA受体亚型与疼痛感知1.NMDA受体具有多种亚型,每种亚型在疼痛感知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NR1/NR2B亚型是疼痛感知的主要介导亚型,而NR1/NR2A亚型则在疼痛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2.NMDA受体亚型的选择性调节是慢性疼痛治疗的新靶点。通过靶向特定NMDA受体亚型,可以实现对疼痛信号的更精细调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