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经典常谈》之《辞赋》第十一练习(含解析).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经典常谈》之《辞赋》第十一练习(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典常谈》之《辞赋》第十一(上)内容简介+习题+原文

内容简介

辞赋其实专指辞,后称为赋,浑言称辞赋,统统起源于《楚辞》,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屈原的《离骚》。朱自清先生称屈原为缠绵悱恻的忠臣、清白不染的节士,永生在我们的敬意尤其是我们的同情里。

《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他放逐时候所作。他感念怀王的信任,却恨他糊涂,让一群小人蒙蔽着,播弄着。他高唱着“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走投无路,满腔委屈,千头万绪,无人可诉,只能告诉自己的一支笔,“离骚”就是“别愁”或“遭忧”的意思。他用了许多神话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了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到了汉代,出现了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一大批模仿《离骚》的文人,汉人称这些作品为“辞”,一并纳入了《楚辞》一书。荀子的《赋篇》是最早称“赋”,荀赋和屈辞原来似乎各是各的,这两体的合一,朱自清先生推断也许是在贾谊手里。

因为汉武帝好辞赋,所以繁荣一时,发展到唐初,称为“俳体”的赋;后来宋代不再注重排偶而趋向散文化,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赋便称为“文体”的赋。总体来看,赋虽然有韵,但更像是文而不算是诗。

习题演练

一、语言表达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它采用楚国方言,运用楚地声调,记载楚国的地理,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因而富有楚地的地方特色。宋人曾评它“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凝练流利,灵活多变,有停顿,有延伸,委婉而多情致。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楚辞”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中国文学作品绚烂多姿。楚辞之美,美在文字沉郁,感情激奋,读之可养志;汉赋之美,美在文字汪洋,规模宏大,读之可陶情;唐诗之美,美在文字刚柔并济,气象万千,读之可立魂;宋词之美,美在文字清丽,大美天成,读之可洗心;元曲之美,美在文字激越摇曳多姿,读之可通灵;明清小说之美,美在文字典雅,描世间百态,读之可启智。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字。

(2)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在民风民俗、对联、音乐、建筑、书法艺术等领域。请根据材料,选择你熟悉的内容,仿照材料中画线句的句式,写一句话,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综合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华民族从来不乏对宇宙的想象。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屈原的“天问”到王勃的“天

高地迥①(A.qióngB.jiǒng),觉宇宙之无穷”,这些浪漫想象背后,yùn②(A.酝B.蕴)酿着的是一种求索的渴望,一种梦想的力量。4月24日,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线上举行,中国行

星探测任务的名称甲(A.揭晓B.揭穿)——“天问”。专家表示,“天问”出自《楚辞》。以“天问”作为工程名称,,,,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深空的决心和毅力。深空探测永无止

境,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乙(A.守旧如常B.薪火相传),持续奋斗。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①②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乙

(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三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易于吸引广大群众

②便于接受和传播

③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

A.③②①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①②

2.阅读下面的对联,完成(1)(2)小题。

甲:代父从军巾帼不让须眉,为国征战布衣亦胜官绅乙:一生呐喊甘为人民牛马,从未彷徨无愧华夏脊梁

丙: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对上面对联中画横线词语的句中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平民百姓。

B.脊梁:在国家、民族中起中坚作用的人。

C.波澜:波浪翻腾。

D.绝唱:创作达到最高造诣。

(2)上面的对联是对人物或作品的评价,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含义丰富,请从中任选一副作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一)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