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第一章概论 课件.ppt

作物栽培学第一章概论 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物栽培学

第一章作物栽培学概论;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第二节中国作物栽培学的形成和开展;;传统农作

改进农具、推广牛耕;

精耕细作、强化用地;

合理施肥、积极养地。;;二、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形成与开展

1、作物栽培学的形成过程

1926年版唐志才的?作物学?

1931年版原颂周的?中国作物论?

1934年版黄绍绪的?作物学通论?

1937年版孙醒东的?中国食用作物?

1950年版周长信的?作物学通论?

1951年版翁德齐的?作物学概论?

1951顾华孙编译?作物栽培学通论?

1958年版杨守仁、李竞雄、周可涌共同主编第一部全国通用教材?作物栽培学?

1959年后陆续完成棉花、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烟草、大豆等单一作物的栽培学。;2、作物栽培的开展趋势

机械化、轻简化、设施化、标准化、无公害、可持续等。;第三节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二、作物的分类;2、根据生物学特性分类

温度适应性:喜温作物,耐寒作物。

光周期反响: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性作物。

CO2同化途径:C3作物〔CO2补偿点高,光呼吸较强〕;C4作物〔玉米、高粱、大豆〕;CAM〔景天酸代谢〕作物〔景天科、龙舌兰科、仙人掌科、大戟科、百合科、葫芦科、萝藦科,以及凤梨科具有此途径〕。;;三、作物的分布;2、主要作物的分布

小麦欧亚大陆和北美

水稻亚洲

玉米亚洲、北美

大豆南北美洲;3、中国作物的分布;第四节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二、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三、作物器官的形态建成;2、根的生长

不同作物的根系:直根系、须根系。

不同生育时期根系的生长及其功能。

影响根系生长的环境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空气。;3、茎的生长

不同作物茎的形态

茎的生长与株高

影响茎生长的因素

内在因素:作物种类和品种。

环境因素:光照、养分。;4、叶的生长

不同作物叶的形态:单子叶、双子叶。

叶序、叶片数、叶龄

群体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5、花、果、种子的发育

花序类型:总状花序、圆锥花序、穗状花序等。

花或穗的发育

果实和种子的发育

坐果率与结实率

总状花序圆锥花序穗状花序;四、???物的S形生长进程;五、作物生长的相关性;2、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的生长关系

地上部与地下部的营养关系如根深叶茂,茎叶早衰等现象。

不同器官之间的功能平衡。

地上部与地下部关系的栽培调节:温度、养分、水分、空气。;;六、作物产量与产量形成

1、作物的产量

生物产量:作物生育过程积累的干物质总量。一般测定地上局部。

经济产量:作物栽培目的收获的主产品的量。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关系。;;〔3〕产量形成过程的库源关系

库指作物接纳同化物的器官。

源指作物生产和供给同化物的器官。

有些器官,具有源与库的双重特点。

源与库的关系:促进和制约。;七、作物产量形成的群体根底

1、作物群体和群体结构的概念

群体: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有单一群体和复合群体。

群体结构:指作物生育过程群体中的个体、器官的数量组成、空间状态及其动态变化。

群体的层次结构:光合层,支架层,吸收层。

群体的生产结构:可以通过群体切片进行分析。;2、作物群体的自动调节

作物群体与个体的关系:群体状况由个体数和个体生育状况决定,而个体生育状况又反映了群体的影响。群体内部环境如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湿度、风速等,会因群体的开展而变化,这种变化的环境又反过来影响个体的生育,从而又改变群体状况。这种处在不断反响调节的群体特性,称为群体的自动调节。

作物群体自动调节能力的影响因素:作物种类和品种特性,自然环境,栽培因素。;3、群体结构的指标体系

群体组成〔作物种类,不同器官比例〕;

群体大小〔密度、干物质积累量、茎蘖数、叶面积指数、穗数或果数、根系状况〕;

群体分布〔指群体中的个体及个体中的器官的时间、空间分布或配置〕。;第五节作物品质与平安生产;;三、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关系

总体上,作物产量与品质呈负相关,高产作物和高产品种其产品品质一般较低。

栽培上,产量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品质的提高。;;平安生产方式

遵循各种平安生产程序、标准产出的农产品都是平安农产品。我国将平安农产品划分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三类。;;;;一、作物与光

1、光照度〔光照强度〕

作物的喜光与耐阴特性

根据不同作物对光照度的根本要求,可大致分喜光作物和耐阴作物两大类。

喜光作物:玉米、甘蔗、甘薯等;

耐阴作物:多数豆类、魔芋等。

水稻既喜光又耐阴,具有双重特性。;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作物对光照度要求的生理指标。

光补偿点:一定光照度〔弱光〕时,光合与呼吸平

文档评论(0)

mend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