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第六章地理课堂教学设计.ppt

地理教学论-第六章地理课堂教学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探究式学习对教师的要求(1)转变教学观念,调整自己的角色及与学生的关系(2)提高自己,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3)教师的组织能力要求提高:以较简单的案例开始教师先提出引导问题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安排学生分组工作,有利于加强学生探究的信心4、几点策略:第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第二,需要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以促使其转变教学观念。第三,探究式学习的总体安排应有一定的梯度。第四,探究活动的设计应从我国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第五,在强调探究式学习的同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从探究式学习的横向展开过程来看,它的每一个步骤都包括了教师与学生的多种形式活动。拿收集证据来说学生的认识活动包括观测、实验和调查等直接收集证据的认识活动,也包括通过查阅文献和上网查资料等间接收集证据的认识活动。而教师所采用的组织方法可以是学生独立完成收集(指导个体自学),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收集(指导小组自学),甚至可通过教师的讲授来展示证据(讲授法)。需要的教学手段涉及到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地形模型、卫片、教科书、计算机、互联网等)具体情况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不同。Ⅰ、地势特征的探究——完全探究过程的设计完全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创设情境、提出科学的问题针对问题建立假设或猜想或制定研究方案收集分析资料以得出结论并对问题作出解释对研究方案与结论进行评估表达与交流等。1、创设情境、提出科学问题情境1:中国古代诗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情境2:中国大型水电站分布图:(河流多向东流,大型水电站多在中西部)。提出地理科学问题:中国的河流为什么大多向东流?为什么在三峡而不在南京或上海缺电地区建水电站?学生的学习方法:阅读、观察、分析综合教学手段:诗歌音频、地图挂图教师的组织方法:讲述、小组讨论(头脑风暴)、问答法。2、对问题的假设或猜想常识:水往低处流。猜想: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知识:落差大的地方水能资源丰富,适合建大型水电站。猜想:中国由东到西的地势变化不均。学生的认识方法:分析基础上的归纳或演绎推理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师的组织方法:小组合作自学或讨论(头脑风暴)、问答法、讲授法。3、收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并对问题作出解释:收集分析资料:指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在图上找出海拔4000米以上、1000-2000米、500米以下的地区;分析中国地势分布的特征。得出结论: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收集分析资料:指导学生观察32N地形剖面图,分析中国地势由西向东的下降趋势:(缓-陡-缓-陡-缓)。得出结论:中国地势呈阶梯状下降。综合结论:中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解释问题:由于地势西高东低,所以河流多向东流。由于三峡位于地势下降阶梯处,落差大、水能丰富,适合建大型电站。学生的认识方法:观察、分析—综合教学手段:中国地形图、剖面图、教科书、多媒体教师的组织方法:指导自学法、小组讨论(合作)、头脑风暴、讲授法、问答法4、对结论进行评估:评估:回顾审视观察与分析—综合的过程,评估结论的得出是否符合逻辑。对问题的解释是否合理。学生的认识方法:观察、分析—综合教学手段:中国地形图、剖面图、教科书、多媒体教师的组织方法:小组讨论(合作)、头脑风暴、讲授法、问答法5、表达与交流:表达:撰写学习笔记表述结论并阐释结论的获得过程与方法。

文档评论(0)

智乾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科技工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