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中教师新角色的建构.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继续教育中教师新角色的建构

摘要:转变教师角色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主体间性理论

为教师新角色的建构提供了新的视角。主体间性是主体间关系的内在属性,是不

同主体间在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关性和统一性。在主体间性的视角下,传

统的教师角色不断解构,新的教师角色逐渐建构。

关键词:继续教育;主体间性;教师角色

一、主体间性的涵义

主体间性,又称主体际性,共主体性等,是指主体与其它主体之间的关系问

题。它是现代哲学对传统哲学单纯的强调主客体相对立,即二元论的一种反思的

产物。从实践这个角度来说,主体间性是对现实生活世界中人的重新认识,是对

人进行更准确更有价值的认识,长期以来,我们的师生关系都是建立在主客体二

元论基础之上,关于教师和学生谁是主体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即

便是上世纪80年代“双主体”观点提出后,“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

问题,仍然受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模式的思维局限。即普遍认为,当教师是主

体时,就一定把学生放在客体的位置;当学生主体时,就一定将教师放在客体的

位置。“如果我们只能分别从‘教’的角度来肯定教师的主体性,从‘学’的角

度来肯定学生的主体性,就无法真正把教学活动视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不

可侵害的整体性活动。”而“真正的教育应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的灵与肉的交流活

动”,在学校教育中,无论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

学生之间,都应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主体关系,每个人都是主体,不存在纯粹的

客体,每个主体都有和其他交往者交往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并应把它作为

对话、理解、沟通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的价值追求,只

有在主体间性视角中进行主体性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主体性。

二、传统教师角色的解构与新的教师角色建构

(一)人才培养者、塑造者角色的解构与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角色的建构

一般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自然而然地承担着培养人的角色,是

人才的培养者和塑造者,学生是被塑造的对象,是待雕琢的“玉”。也就是说,教

师在制造着学生的未来,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对自己的发展没有任何主动性,

学生不是自己发展的主人。可见,教师扮演培养者和塑造者的角色,显然违背了

主体教育的原则和宗旨,也违反了学生是主体的客观实在,它是建立在学生作为

纯客体的基础上,与主体性教育相悖。当教师扮演这样的角色时,即便是教师从

观念上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也仍然是形式上的主体,教育生活中的客体。因

为被塑造者(学生)不可能享有与塑造者(教师)平等的位置。

在主体间性视角中,“平等”是主体与主体交往的前提,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掘

与张扬是师生交往活动的应有任务,教师的角色应由培养者、塑造者转为引导者、

指导者,“教学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角色体现在启发学生积极

思维、主动认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育谋求发展主体的

价值追求。

引导者角色是否意味着降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

是否意味着对教师权力的消解,教师的威信是否难以建设?对这些问题的疑虑源

于对教师引导者角色功能的非正确认识。引导角色的功能在于发掘、提升学生主

体意识,在于调动学生主动性,力求让其最大限度的参与教学,引领学生主体发

挥应有的创造性,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会是

自发的,是需要引导的,衡量教师角色功能优劣的标准在于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发

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主动性和参与了教学。

(二)知识占有者和传授者的角色解构与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建构

在师生单向传递的教学关系中,教师所有的优势源于其对知识的占有,这便

成了教师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的资本,从而导致师生地位的不平等,形成教师中

心的单一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是标准答案的制定

者,而学生只是教师命令的服从者和接受者,对教师传递信息的全盘接受成了学

生集体的无意识。随着社会变迁速度的加快,出现了诚如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

米德(Mead,M)所说的“前喻学习”,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传递知识的、经验的旧

有模式被打破,教育既存在于上下两代之间,也存在于同代之间,同时也存在于

上下两代之间知识与经验的传递,教师再也不可能绝对掌握学生拥有的知识,因

为新生一代的许多经验是教师没有经历的,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需向学生学习,包

括知识和观念。至此,教师是知识化身的神话宣告终结,教师是

文档评论(0)

138****53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