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逐章(节)解读.pptx

  1. 1、本文档共1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礼记》

逐章(节)解读;;;;;;;;01;;;;;;;曲礼上第一;曲礼上第一;02;;曲礼下第二;03;礼仪背景;04;阐述了国君对于大夫丧事的特定礼节,包括在殡宫吊丧和命人执绋拉柩车的具体步骤。;05;等级划分;06;;07;;;;曾子问第七;;08;;09;《礼运第九》是《礼记》中的一篇重要章节,主要探讨了礼仪在政治治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以下是该章节的部分核心内容和解读;;孔子在《礼运第九》中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理想,即一个人人平等、物质丰富共享的社会。这一理想体现了儒家学者对于社会公平和和谐的追求。;

礼仪的初衷与本源

《礼运第九》中提到,礼仪最初起源于人们的饮食生活,这表明礼仪是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礼仪的本源在于对天地的敬畏和对鬼神的尊敬。通过遵循礼仪,人们可以表达对天地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可以与鬼神进行交流,寻求庇护和保佑。

总的来说,《礼运第九》强调了礼仪在政治治理、社会和谐以及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通过深入了解这一章节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中对于礼仪的看重,以及礼仪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礼仪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10;;;礼器第十;;;礼器第十;11;;12;内则第十二;13;天子服饰与礼仪;14;;;;;;15;;-恶笄

妇女在服齐衰丧期使用榛木为笄,并系麻带,直至服丧期满。;;服丧期限与对象;16;同姓的人,即同一宗族的人,要依照血系的支分派别合起来成为一个宗族,明确亲疏远近关系。;17;少仪第十七;18;教化与风俗转变;19;乐记第十九;20;诸侯与官员的丧葬礼仪:文章详细描述了诸侯和各级官员(大夫、士等)在行旅中死亡时的丧葬礼仪。例如,诸侯死于馆舍时,其灵柩的归国方式有特定的规定,如“升其乘车之左毂,以其绥复”。同时,对于死者的讣告发布方式也有明确的规定,根据不同身份和职位的人,讣告的内容和发布方式也会有所不同。;21;;;;;22;;;;;招魂仪式;23;有虞氏、夏后氏、殷人、周人的祭祀对象各有不同,但都包括对天神、地神、四时之神、日月星辰、山???林泽的祭祀。这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恩。;24;祭义第二十四;25;祭统第二十五;26;经解第二十六;27;;;;;;28;孔子在燕居时,向弟子们阐述了礼仪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他强调,礼仪不仅是表面的礼节,更是内心德行的体现。;仲尼燕居第二十八;29;;;礼仪实施之处,和谐的音乐也会响起。;;30;;31;中庸第三十一;32;;33;;34;当在外地的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时,应立即用哭声回应报信的人,以此表达深深的哀悼。;35;主题概述

《礼记·问丧》主要讲述了亲人去世后,家人应如何进行居丧的礼仪与规范,包括服丧期间的行为、心态以及具体的居丧细节。;1.亲人初逝时的礼仪;;36;服问第三十六;37;;间传第三十七;用细密的熟麻布做成,其哀痛又略轻于齐衰,适用于堂兄弟姐妹或已出嫁的姐妹的丧事。;容体;饮食;38;;;守丧期间,人们需要穿特定的丧服(斩衰),并拄着粗陋的竹杖(苴杖),以示哀痛。;;;39;;40;投壶第四十;41;;42;《大学第四十二》是《礼记》中的一篇重要文献,它阐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以下是对该篇章的解读;;;;大学第四十二;格物致知;43;《冠义》强调冠礼是礼仪的开始,通过冠礼,个体正式成人,开始承担社会责任。;44;昏义第四十四;45;;;46;射义第四十六;47;篇章主旨;48;聘义第四十八;;;;;49;丧服四制第四十九;THANKS

文档评论(0)

基建程序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与您一起学习交流工程知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