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1章重言式与蕴含式和其它连接词PPT.ppt

离散数学第1章重言式与蕴含式和其它连接词PPT.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题1证明((P∨S)∧R)V┐((P∨S)∧R)为重言式。证明因为PV┐P?T,如以((P∨S)∧R)置换P即得((P∨S)∧R)V┐((P∨S)∧R)?T定理1-5.3设A、B为两个命题公式,A?B当且仅当AB为一个重言式。证明若A?B,则A、B有相同真值,即AB永为T。若AB为重言式,则AB永为T,故A、B的真值相同,即A?B。定理1-5.3的作用:为A?B又提供了一种方法。其他方法:(1)真值表法(2)利用命题定律推导证明*例题2证明┐(P∧Q)?(┐P∨┐Q)证明:据定理1-5.3,只需证:┐(P∧Q)(┐P∨┐Q)为重言式。PQP∧Q┐(P∧Q)┐P┐Q┐P∨┐Q┐(P∧Q)(┐P∨┐Q)TTTFFFFTTFFTFTTTFTFTTFTTFFFTTTTT二、蕴含式联结词可用→来表达。由第4节例题5可知:AB?(A→B)∧(B→A)下面讨论A→B的重言式。1.定义定义1-5.3当且仅当P→Q是一个重言式时,我们称“P蕴含Q”,并记作P?Q。符号→和?的区别与联系类似于?和?的关系。区别:→是逻辑联结词,属于对象语言中的符号,是公式中的符号;?不是联结词,属于元语言中的符号,表示两个公式之间的关系,不是两公式中符号。2.蕴含式的证明方法:(1)列真值表法: 根据定义,只需证P→Q是重言式(2)逻辑推论 前真看后真 后假看前假(3)等价置换例题3证明P?P∨Q证明列出真值表:从表中看出P→P∨Q是一个重言式,故P?P∨Q成立。PQP∨QP→P∨QTTTTTFTTFTTTFFTT证明列出真值表:从表中看出P∨Q→P不是一个重言式,故P∨Q?P不成立。PQP∨QP∨Q→PTTTTTFTTFTTFFFFT例题4考察P∨Q?P是否成立。由例题3和例题4可知,P→Q和Q→P不等价。对P→Q来说,Q→P称作它的逆换式;┐P→┐Q称为它的反换式;┐Q→┐P称为它的逆反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PQ┐P┐QP→Q原式┐Q→┐P逆反式Q→P逆换式┐P→┐Q反换式TTFFTTTTTFFTFFTTFTTFTTFFFFTTTTTT从表1-5.1中看出:(P→Q)?(┐Q→┐P)(Q→P)?(┐P→┐Q)因此要证明P?Q,只需证明┐Q?┐P,反之亦然。要证明P?Q,即证P→Q是重言式。对于P→Q来说,除P的真值取T,Q的真值取F这样一种指派时,P→Q的真值为F外,其余情况,P→Q的真值为T。要证P→Q是重言式:(1)只要对条件命题P→Q的前件P,指定真值为T,若由此推出Q的真值也为T,则P→Q是重言式,即P?Q成立(前真看后真);(2)同理,如条件命题P→Q中,假定后件Q的真值取F,若由此推出P的真值为F,即推证了┐Q?┐P故P?Q成立(后假看前假)。例题1推证┐Q∧(P→Q)?┐P证法2(后假看前假)假定┐P为F,则P为T。(a):若Q为F,则P→Q为F,┐Q∧(P→Q)为F。(b):若Q为T,则┐Q为F,┐Q∧(P→Q)为F。所以┐Q∧(P→Q)?┐P成立。证法1(前真看后真)假定┐Q∧(P→Q)为T,则┐Q为T,且(P→Q)为T。由Q为F

文档评论(0)

181****33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谢谢大家支持 我将积极工作 为大家创造更好的内容 如有不足 请联系我 谢谢 共讨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