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自学考试 习题及解答 第1--9章 绪论---焊接.docx

《机械制造基础》自学考试 习题及解答 第1--9章 绪论---焊接.docx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TOC\o1-3\h\z\u第1章绪论 2

第2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3

第3章金属的结构及结晶 5

第4章铁碳合金 7

第5章钢的热处理 9

第6章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 12

第7章铸造 15

第8章压力加工 18

第9章焊接 21

第10章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26

第11章金属切削机床 30

第12章切削加工方法 32

第13章机械加工工艺 36

第14章机床夹具设计 42

第15章特种加工与先进制造技术 47

第1章绪论

1.简答题

(1)按照在制造过程中质量的变化,将零件制造方法分为哪三类?具体有哪些方法?

答:1)将零件制造的工艺方法分为材料去除法(质量减少Δm0)、材料成形法(质量不变,Δm=0)和材料累加法(质量增加,Δm0)三种类型。

2)材料去除法:车削、铣削、钻削、刨削、磨削等;

材料成形法:铸造、锻造、粉末冶金及冲压等;

材料累加法:分层实体制造、光固化立体造型、熔融沉积成形等。

2.分析题

(1)制造技术发展的历史对于当时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有哪些重要的影响?

答:制造技术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从石器时代的简单工具到20世纪的高精度机床,人类技术的突破改变了生产能力,加速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制造技术的发展对工业化的推进和部分农牧产品的转变方式表现出了深远的影响。越来越高级的生产工艺和成本意识,催化了传统农业经济的转变,形成了制造业、商贸业、服务业和新技术等新经济结构,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制造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易操作、经济高效的制造技术,不仅对人们的谋生造成正面影响,也为普罗大众提供了更加高效、更具竞争力的服务,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式、思维模式,以及基本的生活福祉。

(2)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为什么说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答:1)机械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工业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装备部。

2)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中所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机械仪器及工具,其性能、质量都受机械制造业生产能力、加工效率的影响。因此,机械制造业对整个工业的发展起到基础和支撑作用,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国防实力的提高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2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1.名词解释

使用性能、屈服强度、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冲击韧性、冲击韧度、疲劳强度、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答:1)使用性能:指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能,它包括力学性能(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等)、物理性能(密度、熔点、热膨胀性、导热性、导电性等)以及化学性能(耐蚀性、抗氧化性等)。

2)屈服强度:指当金属材料呈现屈服现象时,在试验期间发生塑性变形而力不增加的应力点。

3)上屈服强度ReH:指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高应力。

4)下屈服强度ReL:指在屈服期间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低应力。

5)抗拉强度:指金属材料抵抗外力而不致断裂的最大应力值,用符号Rm表示。

6)断后伸长率:试样被拉断后标距的伸长量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用符号A表示。

7)断面收缩率Z:指断裂后试样横截面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面积之比的百分率。

8)冲击韧性:指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常用标准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量K表示,冲击吸收能量由冲击试验测得。

9)冲击韧度:将冲击吸收能量除以试样缺口处的横截面面积所得之商,是材料冲击韧性的一种力学性能指标,用符号αK表示。

10)疲劳强度:材料在承受无数次应力循环而不断裂或达到规定的循环次数才断裂的最大应力。

11)物理性能:指金属材料在固态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物理现象的性能,主要包括密度、熔点、热膨胀性、导热性、导电性和磁性等。

12)化学性能:指金属材料在室温或高温下抵抗外界介质对其化学侵蚀的能力。

2.简答题

(1)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根据载荷形式的不同,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哪些指标?

答:1)金属的力学性能(又称为机械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不同的温度、介质等环境因素下,承受外加载荷(静载荷、动载荷和交变载荷等)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2)根据载荷形式的不同,常用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强度、刚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等。

(2)什么是塑性?衡量的指标有哪些?

答:1)塑性是指材料受力时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2)工程上常用伸长率A和断面收缩率Z来评价。

(3)什么是硬度?压入法硬度试验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哪些?

答:1)硬度是指材料表面在外力作用下,抵

文档评论(0)

xiaob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