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七律诗词《蜀相》赏析.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的七律诗词《蜀相》赏析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

智者的代表人物。历代咏赞诸葛亮的作品繁多,而杜甫的这首七律熔

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堪称绝唱。

首联一问一答,吐露心中不平之气。上句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

又饱含崇敬;“寻”字刻画出诗人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下句点出武

侯祠所在之地的环境,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颔联纯属写景,

但景中蕴藏情感。“映阶碧草”、“隔叶黄鹂”等景物,色彩鲜明,

有声有色,恬淡自然,展现出春色之美好。而“自春色”、“空好音”

则传达出人物内心的忧伤之情。颈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

一生。一写诸葛亮之济世雄才,一写其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短短两

句,便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匡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直抒胸臆,表达了

对诸葛亮功业未就而病死军中的深深哀悼之情。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

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

怀坦诚;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

失所。诗人心急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来匡扶社稷,整顿乾坤,

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才凝聚成诗人对诸葛

亮的敬慕之情,寄托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期盼与憧憬。唐代永贞革新首

领王叔文以及宋代抗金民族英雄宗泽等人,在事业失败时都愤然诵此

二语,说明了这两句道出了千古失意英雄的共同感慨,这也是它成为

绝唱,经久不衰的原因。

扩展阅读:杜甫的诗歌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

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

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

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

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

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

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

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

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

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

“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

五百多首,其中许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

《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

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长远。杜甫作

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

歌的代表作。

扩展阅读:杜甫的文学特点

语言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

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

“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

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

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觉,其诗歌风格的

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

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

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

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意象

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常在杜诗中出现

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

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

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

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

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

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吴沆《环溪诗话》

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

文档评论(0)

186****30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