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五道口:特许经营:构建良性循环的使用者付费PPP新机制(2024年第12期 总第44期).pdf

清华五道口:特许经营:构建良性循环的使用者付费PPP新机制(2024年第12期 总第44期).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报告

(2024年第12期总第44期)2024年6月13日

特许经营:构建良性循环的使用者付费PPP新机制

不动产金融研究中心

魏晨阳郭翔宇雷童

【摘要】2024年4月,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随着特许经

营与PPP的内涵达成一致,中国PPP开启了全新的使用者付费机制。

针对过去PPP粗放发展过程中在投资、融资和管理方面所面临的诸多

问题,新机制可以结合国际经验和中国当前发展阶段,从项目创新、

激励社会资本和实现金融循环三方面着手,致力于构建使用者付费

PPP模式的良性循环。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国

际上公共事业领域常用的发展模式,用于弥补因外部性导致的公共品

市场效率不足的问题。在过去10年间,中国的PPP模式对基础设施和

公用事业的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带来了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改善

和投资效率的提升,但同时也引发了部分道德风险和政府隐性债务问

题。2024年4月,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发布《基础设施和公

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下称“17号令”),明确了新机制下特许

经营是基于使用者付费的PPP模式,统一了特许经营与PPP的内涵,

开启了“使用者付费”的PPP新机制。

一、PPP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一)市场探索阶段(1984-2014)

20世纪80年代,中国PPP的初步探索围绕BOT(Build-

Operate-Transfer)模式展开,BOT至今仍是主要的特许经营模式之

一。1984年,深圳特区电力开发公司与香港合和电力公司采取合作

经营方式建造了位于广东东莞的电厂,成为中国首个落地的BOT项

目。2000年后,中国政策开始鼓励非公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

业领域,各地政府进行分散化的PPP探索和推进。中国该阶段的PPP

以特许经营类的BOT为主,而非公资本也以外商为主。

2008年,中央政府推出四万亿财政刺激政策,大量基础设施和

公用事业的投资建设由地方政府牵头进行,融资任务交由地方融资

平台承担。该阶段模式以BT和委托代建为主,但由于对其过度依赖

和不规范运作,为后续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大量涌现埋下了隐患。

当时许多人对PPP的认知尚不明确,认为BT属于PPP的一种。然而,

由于BT模式缺乏社会资本在运营阶段的参与,且社会资本的施工垫

资往往伴随着政府的回购责任,实际上使政府成为项目的主要融资

主体。这种模式与大多数国家对PPP的定义存在显著差异,后来国

家层面明确BT模式不属于PPP范畴。

(二)蓬勃发展与风险积累阶段(2014-2023年初)

随着2013年底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始主导对PPP模式的

推广和规范,2014年PPP模式正式规范落地,这被广泛认为是中国

1

PPP的元年。此后,逐渐形成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导基础设施PPP、

财政部主导公共服务PPP的管理体系。根据财政支出责任的大小,

PPP项目可顺次分为政府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使用者付费三类。

2014至2017年PPP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于2017年单年新增投

资达峰至5.3万亿元(图1),单年新增项目数超3500个。PPP被广

泛用于增加杠杆,规模在这段时间井喷式增长。

40005.316.00

3500

5.00

3000

3.603.504.00

25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7****71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