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VIP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年春期期末质量评估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21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

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班级准备开展“和美天下”主题班会,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以“和”开场】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语拿不准,请帮他判断。(共4分)

“和”为诞育万物的本源、滋养生命的甘泉。蔚蓝的天空因白云的打扫而静美安详,

宽广的大地因万物的拥吻而绚丽馨香。看,黄河浪涛正畅快驰chěng,雪山冰川在静

穆鼎立;听,kuàng野沟壑传来鸟雀的啁啾,黄沙古道缭绕驼铃的叮咚:处处演绎着生命

的精彩,处处洋溢着天地的和谐!让我们一起走进和美的世界,开始我们的和美之旅!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2分)

A.xuànzhùyìB.xùnchùzéC.xuànchùyìD.xùnzhùzè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填写哪两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2.【赏“和”之境】小语想在下面发言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8分)

和谐是万物共生的密码,是世间伦理的支柱。“土地平旷,①,②(《桃

花源记》)”是桃花源中如诗如画的和谐图景;“③,往来翕忽(《小石潭记》)”是小

石潭中游鱼忽动忽静的和谐画面;“④,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友

谊能超越时空界限的和谐情味;“⑥,⑦(《卖炭翁》)”是卖炭翁艰难处境

和矛盾心理的不和谐心声,“夜久语声绝,⑧(《石壕吏》)”是石壕村一家人于乱世

3

中悲苦无奈的不和谐乐章。我们欣赏和谐,我们追求和谐,愿和谐之花处处盛开!

3.【探“和”之源】小语找到了一段介绍“和”字由来和含义的文字,可惜顺序有些错

乱,请你帮他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2分)

“和”与“龢”意义相通,“龢”是“和”的繁体字。,,。。。。

①其字形像一排竹管拼合而成的乐器,是笙和箫之类的吹奏乐器

②右边为“禾”字,表示读音

③“龢”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左边是形旁“龠(yuè)”

④这些乐器一齐吹奏,声音悦耳动听,显得很和谐

⑤“和”与音乐密切相关,原本指乐器发出的和谐之音,后来才逐步引申到一切事物所具有的

协调统一关系。

⑥所以“稣”字读音为“hé”,本义是指乐声调和、和谐

A.③①④②⑥⑤B.①③④②⑤⑥C.⑤③②④①⑥D.②④③①⑤⑥

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4.【解“和”之义】为探究“和”的内涵,小语搜集到了以下材料,请你仿照示例,任选两

条,帮小语分别写出对“和”的理解。(4分)

示例: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理解:“和”就是子女孝顺父母,兄弟友爱谦让,与亲人和睦相处。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①不入洿池②,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

(2)和者,无乖戾③之心。同者,有阿比④之意。(朱熹)

(3)中国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愿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19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