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八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八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适应性测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这篇讲话的第一个主要论点是: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这个论点我引申为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论。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

第二个论点是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由于他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这一体不再是汉族而成了中华民族,一个高层次认同的民族。

第三个论点是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于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这几个论点是我从研究中国民族的现状和历史的实践中得到的。也可以说,经过了多年探索和思考得到的一些不够全面的认识。

(摘编自费孝通《民族研究——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与思考》1997年年3月)

材料二

费孝通先生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中的民族结构论,并不拘泥于把民族的结构只是局限于56个民族与一个中华民族两个层次。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了“民族圈层”和“民族认同”等许多理论问题。他认为,“现在所承认的50多个民族中,很多本身还各自包含更低一层次的‘民族集团’,在中华民族的统一体之中存在着多层次的多元格局。各个层次的多元关系又存在着分分合合的动态和分而未裂、融而未合的多种情状”。费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对中国人人际关系的论基础述就是“多圈层”的“差序格局”理论,用在形容不同的层面的民族也是很贴切的。在此认同,上的“民族认同”问题就不是僵化的或者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人们的民族认同、地域乃至国家认同都有可能随着不同场景而发生改变。这对正确处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进而消除内在紧张或对立、建设多层次认同和谐共处的理论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0世纪是民族国家理论盛行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结束后众多民族国家的纷纷建立,标志着民族主义运动的高峰,但也暴露出西方“一族一国”的民族国家理论特别是极端民族主义主张的内在缺陷。自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如今,全世界2500多个民族群体生活在200个左右的国家实体之中。没有一个国家是由纯而又纯的单一民族组成的。先持别是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及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日益打破传统“民族”封闭地及国家疆界的发展趋势下,民族国家理论有其“一族一国”主张的空想性甚至危害性。事实上,多民族国家是常态,这也说明了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具有更广泛的解释力和包容性,因而是更具生命力的民族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讲话,不仅肯定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而且指明了中华民族从“多元”聚为“一体”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机制。

(摘编自王延中《费孝通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0年7月)

材料三

民族学者何明认为:“进入新时代,民族学的时代使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的民族学知识体系,要从陈旧的、过时的、不适应时代的知识体系中脱离出来,随社会的变化、时代需求的变化而转型,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知识体系。”费孝通对大瑶山的访问与研究,始终秉持其“从实求知”的学术精神,将田野研究与国家民族发展具体过程、具体问题密切结合,才会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论断,并影响至后辈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一线教师,熟知考情与学情,致力于提供优质文档资源,服务更多教师与学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