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优质教案 (1).docx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优质教案 (1).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NUMPAGES2

课题

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主备教师

【课前解析】

关注朗读:

这首现代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浓的时代色彩。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效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涵,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

关注词句:

诗句中部分词句生动形象,朗读时通过关键字词想象画面,如“骑”“烂”“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等词句。

关注情感:

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献身的美好品质和高贵精神。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优质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导入:从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同学们已经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去深入了解鲁迅先生。

2.教师板书课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既是对前面学习的回顾,也是为了再次唤起学生对鲁迅这一人物形象的感知,为学习本课作好情感上的铺垫。)

二、了解作者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诗的作者吧。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主要作品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等。

三、背景资料

教师过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吧。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四、初读课文

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示:关注标点的停顿,关注诗行及诗节之间的停顿,读出诗歌语言的节奏感。)

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诗歌。

五、结合“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提出要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吧。

预设:有感情地读一读,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明确可借助的资料

教师提出要求: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可以借助哪些资料来学习这篇课文。

预设1:我们学过的课文及相关资料有《少年闰土》及补充的《故乡》(节选);《好的故事》及“阅读链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及社会背景、巴金《悼念鲁迅先生》。

预设2:我搜集到的其他资料还有关于《野草》,鲁迅的名言……

(设计意图:表格提示了资料类型及指向,同时留有学生自主补充的空间,明确可借助的资料为深入分析诗歌内容作好铺垫,也体现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七、明确诗歌中的两种“有的人”

1.教师提出问题:诗歌写了哪两种人?这两种人的人生观有何不同?

预设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种虽生犹死的人是压迫人民,作威作福的人。

教师板书:有的人虽生犹死

预设2:“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种人虽死犹生,是为人民着想,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人。

教师板书:有的人虽死犹生

2.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第2—4节写了这两种人不同的人生观,第5—7节写了两种人不同的结局。两种人生观与两种不同的结局是对应关系,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3.(1)人民对这两种人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请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2)学生阅读课文,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3)汇报交流

预设1:压迫人民,作威作福的人“人民把他摔垮”,人民对他们的态度是憎恶痛恨的。

教师板书:憎恶痛恨

预设2:为人民着想,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人“人民永远记住他”“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人民对他们的态度是热爱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