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语文: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原文+重点词语解释+情境默写).docx

2024年高中语文: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原文+重点词语解释+情境默写).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王实甫

一、原文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二、重点词语解释

〔正宫〕【古代戏曲音乐名词。宫调之一】〔端正好〕【曲牌名】碧云天,黄花【黄花,指菊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霜林醉,深秋的枫林经霜变红,就像人喝醉酒脸色红晕一样】?总是离人泪。

三、译文

〔正宫〕〔端正好〕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四、情境默写

1.在《西厢记》曲文中有“________,________”的唱词,这实际上是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碧云天,黄花地

2.在《长亭送别》中,“???????????,?????????????”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突出深秋时节天空辽阔,菊花遍地的景色特征。

碧云天,黄花地

3.在《长亭送别》中,借大雁来抒发离别之情的两句是:???????????,????????????。西风紧,北雁南飞

4.在《端正好》这支曲子中,作者巧妙化用范仲淹《苏幕遮》中“碧云天,黄叶地”,渲染出深秋季节秋风萧瑟、大雁南飞典型景物的句子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5.在古代诗词中,描写秋天不同景象的名句比比皆是,比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再如王实甫《长亭送别》(节选)开头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6.在《长亭送别》中,“???????,???????,???????,??????”四句,有声有色,动静相间;既是写秋天的实景,又暗含着离人的伤感。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7.《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和设问手法写出送别时离愁别绪乃至伤心落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8.《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拟人、设问手法,先暗中写离别的具体时间,然后借景抒情一问一答,使本来无所谓悲喜的自然形象因崔莺莺的感伤心情而染上离愁。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9.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泪水和霜林贯穿起来,使无情的树木带上了感情色彩。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0.《长亭送别》【端正好】中“???????????????????????????”两句使客观之秋景带上了莺莺浓重的离愁别绪,构成一种“有我之境”。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