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仁寿县鳌峰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docx

眉山市仁寿县鳌峰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检测

一、选择题(共14道选择,每题2分,共28分)

1.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高贵,但却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这说明

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 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

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 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主要来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进士”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唐代的科举制,薛元超和唐宣宗都羡慕进士说明进士身份尊崇,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殿试的设立,排除A;科举制是唐代主要的选官制度,并不是唯一的选官制度,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进士的来源,排除D。

2.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唐初

贞观十三年

高宗永徽元年

武周神龙元年

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天宝十三年

200

304

380

615

841

906.9

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交融 C.中外交往频繁 D.经济不断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所给材料看,唐初到贞观十三年一直到天宝十三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多,这反映出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带动人口的增长,D项正确;所给材料是唐朝的户口统计表,而社会风气开放指的是社会在一个阶段内所呈现的习尚、风貌,排除A项;给出的是唐朝户口统计表和民族交融无关,排除B项;表格中能看到明显的人口增长趋势而人口的增长与中外交往无关,中外交往的最典型代表是遣唐使,排除C项。故选D项。

3.唐朝时期传到日本的螺钿铜镜(见下图),把南海的夜光贝、东南亚的琥珀、中东的宝石、阿富汗的蓝宝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这体现了唐朝()

A.农业发展的水平 B.疆域范围的辽阔

C.对外开放的气象 D.社会矛盾的尖锐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唐朝时期传到日本的螺钿铜镜”体现的是当时的中外交流,和对外开放的气象的说法有关,C项正确;材料与农业发展水平、疆域范围及社会矛盾等说法无关,ABD项排除。故选C。

4.“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垂老别》中的诗句。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请问这场动乱是

A.大泽乡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黄巾起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题干关键信息“唐朝由盛转衰”并结合所学可知,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集权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秦朝末年,排除;C项发生在唐朝末年,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排除;D项发生在东汉末年,排除。故选B。

5.北宋建立后,为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等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与“杯酒释兵权”这一典故对应的是()

A.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分化事权以削弱相权 D.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答案】B

【解析】

【详解】宋代推行“强干弱枝”政策,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就是赵匡胤为了解除禁军初级将领的兵权而采取的措施,B符合题意;ACD项与“杯酒释兵权”无关,排除。故选择B。

6.“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

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榷场是北宋与辽、西夏的边界贸易场所,边界贸易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C正确;民族隔阂完全消除的说法太绝对,排除B;题干材料只体现榷场是商业往来的场所,没有涉及民族间长期征战不休、消除民族间经济差距的内容,排除AD。故选C。

7.下图为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分布变化图。这反映出

A.经济重心南移 B.海外贸易拓展 C.疆域面积扩大 D.商品经济繁荣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示意图可知,中国古代到北宋时期,长江流域人口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黄河流域人口所占的比重,结合所学知识,这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大量北方人口迁入南方,改变了人口布局,A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人口布局的变化,不足以直接反映出海外贸易拓展或疆域面

文档评论(0)

z138749810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